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河道崩岸频频,严重危及长江大堤安全,已成为当前汛期长江中下游沿线最主要的防汛隐患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郭强 郭远明 黄艳
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续进入汛期。但近年来,随着长江水情工情变化,中下游水沙条件发生较大改变,引起河道崩岸险情呈现多发态势,危及长江大堤安全,影响长江河势稳定。其中,今年以来江西、湖北等长江中下游省份已发生多起严重崩岸险情。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中,专家分析认为,河道崩岸是今年长江中下游五省防汛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建议在进行应急处置的同时,还应从长远考虑对长江大堤崩岸情况进行核查,在此基础上,对薄弱之处维护加固,确保安全度汛。
20多公里长崩岸
5月31日,武警水电二总队七支队近100名官兵奔赴长江大堤江西省彭泽段崩岸水域,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抛石固岸施工作业,确保7万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半个多月前的5月7日,受强降雨影响,长江大堤江西省彭泽县跃进段和芙蓉段外滩岸线接连发生两处崩岸险情。其中,跃进段大堤外滩岸线崩岸长约300米,宽约20米,距离江堤最近处20米。芙蓉段外滩岸线崩岸总长约1400米,宽约10米,距离江堤最近处15米。
本刊记者沿跃进段大堤看到,在一些较大的崩岸点,有大面积土体塌陷沉入江中,形成了高2米左右的陡峭截面,原本堤岸上的植被已被破坏,江水直接冲刷岸边土体。5月底,江西省水利厅的深度勘测表明,跃进段崩岸还在发展,对大堤威胁最大。
调查中发现,崩岸在长江大堤已不是个案。湖北省河道堤防管理局工程建设管理处处长魏祥华介绍,去年10月至12月湖北枝江林家垴、洪湖任公坛、洪湖套口、石首北碾子垸、黄梅刘费、浠水马料湾、黄州江咀,今年1月至3月江陵耀新民堤、公安幸福安全台、君山区张家墩等,都发生了崩岸。其中,去年8月13日,长江荆江门河段发生2处重大崩岸险情,一处特别严重,崩岸长度120米,最大崩宽50米,严重威胁长江干堤安全。
经长江中下游五省的巡查统计,截至今年4月24日,可能影响今年安全度汛的长江大堤河道崩岸险情45处、崩岸长度21834米,其中湖北有17处、长度4400米;湖南有8处、长度2210米;江西11处,长度5865米;安徽6处,长度8510米;江苏3处,长度849米。
“以上数据是危及今年长江干流安全度汛的险情,实际的险情更多。”长江防总新闻发言人吴道喜表示,当前,长江河道崩岸险情严重,成为长江中下游沿线最主要的防汛隐患,亟待应急整治。
湖北省河道堤防管理局介绍,近两年长江湖北段等地未进行整治的部分崩岸及新增崩岸主要有114处,总长65公里。
专家表示,这些崩岸险情不及时处理,还会继续恶化,直接影响今年安全度汛。本刊记者在长江大堤江西省彭泽段沿线看到,许多企业和村庄就坐落在离长江堤坝不远的地方。其中,距离芙蓉段崩岸点百米左右的地方就是一座村庄,江滩上还新竖着“江滩崩塌危险、人员请勿靠近”的警示牌。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江西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张文捷说:“虽然经过加固,但长江中下游原来保护人口少的堤防防御标准低。近年来由于大力推进沿江大开发,使沿江的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大量企业向沿江地区聚集,人口也明显增加,使得沿江各地崩岸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比原来大得多。”
管理漏洞成安全隐患
长江防委办巡视员赵坤云表示,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以后,沿江各地都对长江大堤进行了加固,但护岸工程是个动态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连续不断地维护才能保持稳定。近年来,随着长江水情工情变化,中下游水沙条件发生了较大改变,引起河道崩岸险情呈现多发态势,长江中下游岸坡都已经处于一个极限状态。
首先,长江中上游一些大型水利工程运行后长期“清水下泄”,引起河床冲刷加剧,造成中下游岸堤崩岸频发。长江水利委员会泥沙专家分析认为,上游“清水下泄”,河道冲刷剧烈导致岸坡失稳。其中,长江宜昌以下河道的冲刷已经发展到下荆江,影响到长江江西段大堤的稳定。
湖北省水利部门调查认为,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由于“清水下泄”对坝下游河段的持续冲刷,湖北长江干流崩岸险情日益加剧,多处守护工程出现崩塌、吊坎险情,未守护段也出现新的崩岸。
同时,长江部分河段河床地质表层为粉细砂层,“清水下泄”后堤脚易冲易崩。专家组初步分析认为,江西彭泽县发生的崩岸属典型的长江崩岸现象,一个主要诱因就是长江南岸彭泽段底层上部为夹薄砂层的黏性土层,下部为细砂层,抗冲性差。
其二,一些长江河段河势发生变化,现有堤防难以适应河势调整。长江防总专家介绍,2010年以来,长江连续遭遇较大洪水,近岸河床冲刷严重,尤其是深泓贴岸或弯道迎流顶冲河段。特别是2012年汛后以来,长江中下游河道部分迎流顶冲且地质条件较差的河段,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崩岸险情,部分老险工险段在较长时间较大流量冲刷下也出现新险情。
江西省水利厅建设管理处副处长周军贤告诉本刊记者,长江彭泽段两处崩岸段均处于长江南岸迎流顶冲段,受水流淘刷较为严重,两处崩岸区河段的江心沙洲近年有向南发展趋势。
其三,民垸民堤基本“放养”隐患多。魏祥华介绍,在湖北1500余公里的长江大堤外,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民垸,有的甚至是整个乡镇、大农场和企业。这些民垸民堤一直处于“放养”状态,财力允许和险情危及的县乡政府会支持一下,有的省里也投资维护,但是一直没有系统全面地做过监测和管护,造成这些堤防崩岸险情多且复杂。
加固岸线情势紧迫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多次出现严重崩岸险情,给当地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加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崩岸的整治迫在眉睫。专家建议,当前在进行应急整治的同时,还需从长远考虑,对长江大堤进行全面的维护和加固,以确保其安全度汛。
首先,尽快对影响今年安全度汛的险情进行应急整治。目前,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苏防办已根据崩岸险情具体情况初步提出了应急整治方案。其中,长江崩岸应急守护长度23.67千米,需要抛护块石12.74万立方米,应急处置经费1.72亿元。
其次,建立河道工程长效的维护机制。魏祥华认为,目前的长江崩岸险情治理仍然是“病发才医治”的模式,没有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机制,原因在于缺乏长效的维护机制。张文捷建议加大投入,在应急抛投的基础上,对沿江岸线作一个全面整治,而且整治内容也不仅仅是崩岸问题,还应包括渗漏、管涌等其他威胁长江安全度汛的问题。
赵坤云认为,当前对长江堤岸进行加固的工作非常紧迫,“从实地了解的情况看,目前岸线还没有大幅后退,如果错过时机,今后其加固维护的成本就会成倍增加。”
同时,加强对长江岸线水下地形的测量也十分必要。“现在长江防汛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资料,不知道水下是什么样子。”赵坤云说,要对堤岸进行加固,首先必须加强对水下地形的测量,把现状了解清楚,然后才能制定出一个科学有效的除险加固方案。
其三,建立一年一次的水下河势监测机制,更为准确地掌握河势、水下河岸变化状况。吴道喜介绍,目前我国对长江水下监测有一支专业队伍,每五年对长江水下进行一次全面的监测,对研究长江水势、水文、水下地形变化有很大价值。但对于防汛抗旱、维护堤防安全来讲,五年一次参考意义不足,他建议对长江中下游河道、尤其是一些险工险段实行汛前汛后各一次的水下监测,以及时地发现隐患,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其四,提高维护经费标准。魏祥华说,当前长江干堤维护并没有专项的维护投入,经费多是从总经费中分拨,或者省里配套,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先抢险、后补钱”的模式,对工程进度和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长江堤岸的维护经费标准已近20年没有改变,防护经费偏低。□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