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田军 摄
中新网上海6月9日电(郑莹莹 欧阳田军)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9日首次启动贝类投放示范,将连续一个月向上海近岸7.5平方公里海域内投放贝类200吨(数量近5000万只),目的旨在修复海底生态系统,恢复海底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海近岸海域生态环境。
上海海域环境受长江径流、钱塘江径流、苏北沿岸流和沿岸排水的共同影响,随着长江流域和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集聚,长江入海污染物总量仍然较高,海洋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有所下降,近海生物多样性有所降低,局部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
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主任凌宝忠介绍,此次投放区域选取航道、码头、锚区以外等适合贝类生态修复的海域,投放贝类为修复区主导底栖生物四角蛤蜊和焦河蓝蛤。上海沿海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是国家海洋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将为中国沿海河口和港口海域海洋生态修复探索经验和技术。
据介绍,在这次规模性贝类投放前,中心已对贝类养殖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邀请相关专家就贝类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论证,投放贝类必须是活性良好,无残缺损伤,存活率高,符合规格的,并在海里均匀播散。整个生态修复生物投放和栽培时间自3月份直至10月份。
投放项目负责人韩杰工程师表示,今年,上海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开展贝类、虾类和海藻等放流、栽培和跟踪监测工作,年初在上海海域投放250多万尾抱卵脊尾白虾,跟踪监测显示显著提高了修复海域白虾的密度,并已成功产出子二代,海里小虾数量比往年同期有所增加。9-10月,该中心还将建立大型不育海藻生态修复示范区,选择耐低盐度和低光照的大型海藻坛紫菜进行生态修复。
另据了解,上海市海洋局自2009年挂牌成立以来,多措并举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成立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对上海海洋环境连续跟踪监测、对海洋环境风险和突发事件监测评价,实行专业化管理;监测项目涉及水文气象、海水、沉积物、生物等百余项,监测海域面积逾1.72万平方公里,共布设水质站位近300个,沉积物站位近200个,生物站位100多个,每年获取监测数据5万余。二是加大与高校合作,如与海洋大学共建生态实验室、依托科研项目开展生态修复试验等方式,致力于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三是由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联合东海预报中心开展了海洋常规预报、专项预报、网上数值预报和灾害应急预警报工作,建成佘山海洋观测站,海洋信息平台一期,包括内网数据平台、外网展示平台和移动应急终端等内容,为上海海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