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5月近八成河涌水质为“劣类”
原标题 [广州5月近八成河涌水质为“劣类”]
中新社广州6月13日电(记者 杨薇)广州市环保局13日公布了该市第一批50条(54段)河涌5月份水质监测信息。其中,未达到类水标准的河涌共39条,占本次公布河涌数量的78%,其中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指标均超标。
所谓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中的“类”,是指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未到达类水域功能要求的水质,统称为“劣类”。
该局称,水质类别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即在参评的9项指标中,以水质类别最差的一项指标来确定河涌水质类别,因此,广州5月仅11条河涌水质达到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
据广州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谢明介绍,本次公布的50条(54段)河涌,分布于广州市全部10个区和2个县级市,包括流经城镇、居民稠密区和工业集中区、汇入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河涌,流经市区集水面积较广、径流量较大、污染比较突出的河涌,以及跨行政区域的河涌。据悉,其中一部分河涌注入珠江。
广州河涌水质监测项目包括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氟化物、砷、铅和六价铬等9项指标,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和化学需氧量,这几项均属于有机类污染指标,主要来自居民生活污水、餐饮业废水污染,也有一部分来自农业面源(如农田含氮化肥施用)、畜禽养殖业废水污染等。
谢明强调,也不排除部分工厂有偷排的现象,导致跨行政区河涌水质变差的可能。
从本次公布的监测结果看,公众普遍关注的广州市治水样板工程之一的“东濠涌”,5月份的水质也因氨氮一项超标0.08倍被评价为“劣类”。
有关专家表示,氨氮是广州河涌水质污染最顽固、最难治理的污染物之一。
据广州市水务局透露,广州要探索采用新技术来提升河涌治理水平,如目前探索的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工程建设,来综合解决老城区内涝、截污不彻底、初雨污染等问题,未来将继续加大城乡污水治理力度,继续配套完善污水收集管网,逐步实现中心城区河涌全面截污。
广州市环保局计划每月上旬定期在官网上公布该批河涌上月的监测结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