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3时18分,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左下图为神舟十号推进舱外画面。新华社发
对接成功后,聂海胜首先“漂浮”进入天宫一号。
随后,聂海胜辅助张晓光进入天宫一号。
神舟十号的三位航天员全部顺利进入天宫。新华社发
新华社电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13日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一号自2011年9月发射入轨以来,第5次与神舟飞船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在科技人员精确控制下,11日17时38分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经过多次变轨,于13日10时48分转入自主控制状态,以自主导引控制方式向天宫一号逐步靠近。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就对接准备状态进行最终确认后,神舟十号飞船沿直线缓缓向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靠拢。13时11分,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环接触,在按程序顺利完成一系列技术动作后,对接机构锁紧,两飞行器连接形成组合体。
自动交会对接实施期间,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值守。记者从回传到北京飞控中心的视频上看到,身着舱内航天服的3名航天员密切监视着飞船仪表盘,中间座椅上的聂海胜不时与张晓光以手势进行交流,并通过天地通讯系统迅速准确地向地面报告交会对接实施情况。
神十航天员 进驻“天宫” 据新华社电 北京时间6月13日16时17分,神舟十号航天员成功开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门,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以漂浮姿态进入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后,3名航天员进入神舟十号飞船轨道舱,脱下舱内航天服,换上蓝色工作服。经地面科研人员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内环境进行检查确认,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航天员下达了进入天宫一号的指令。在张晓光的协助下,聂海胜顺利开启天宫一号舱门,随后,3名航天员依次进入天宫一号,通过安装在舱内的摄像机镜头向地面科研人员挥手致意。
据了解,在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组合体飞行期间,3名航天员将开展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活动,为后续空间站工程建设积累经验。
舌尖上的神舟 中国航天员食谱历经变化,从速食到个性定制 信息时报讯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向太空。也是从那一年起,我国航天员食品的探索之路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从“神五”到“神十”,除了“神八”没有载人升天外,其余5次太空旅程中,航天员的食谱质量均有提高,从最初的点心等速食食品,到如今针对航天员口味进行的个性化定制。
神舟五号 特点:只有点心和咖啡
数量:二三十种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天,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的20多个小时里,只食用了点心和咖啡。这些点心表面涂有一层可食的保护膜,进食时一口一块,既方便,又不会掉屑,可以避免食物碎屑在舱内飘浮,且食用时不需要餐具。
神舟六号 特点:可吃到热饭菜
数量:四五十种
相比神五时的航天食品,2005年10月12日发射升空的神六的航天员要幸运一些,因为他们可以吃到热的饭菜,食品种类也增加到四五十种。
仅仅是在主食方面,就有白米饭、八宝饭、咖喱饭、糯米饭四个品种,每天可以换着食用,饭后还有冻干的巧克力奶油冰淇淋,调味酱有特制的辣、酸、甜3种。就连宫保鸡丁、牛肉丸、红烧肉等均带到了神六上。
神舟七号 特点:能根据喜好调味
数量:近八十种
2008年9月25日升空的神七上,航天员的食品种类大幅度从40多种增加至近80种。此外,航天员在用餐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酸、辣、咸等口味的调味品。
据了解,航天员在太空吃饭的方式和地面并没有明显的不同,食品都是软包装的,米饭和菜可以连包装放到加热器中进行加热,然后用勺子和叉子把食物取出来放到餐盘中吃。
神舟九号 特点:四天不重样
数量:至少八十种
2012年6月16日发射的神舟九号,“厨房”里可储藏至少80余种食品,航天员每天能吃到不同种类的饭菜。这些食品主要包括主食、配菜、调味品、饮料等几大类。
神九航天员一日三餐都能吃上炒米饭。除了主食,黑椒牛柳、雪菜肉丝这些平时我们餐桌上常见的炒菜在太空也能吃到。此外,还有酱萝卜等小菜,搭配颇为精心。为防止航天员感觉饮食单一,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时,四天内不会吃到重样的食品。此外,神九食品包中还备有各种调味品,如叉烧酱、川味辣椒酱等。
神舟十号 特点:个性化定制
数量:暂未公布
正在执行任务的神十航天员食品与此前最大的区别,就是根据航天员的口味进行个性化定制,在神九的基础上,增加了豆沙粽、新鲜水果、小米粥、酸奶等。
据了解,单从酱料一类看,神十的酱料比神九多一款,而神十的酱料是根据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航天员的口味定制的,通过改进工艺提高了食品的感官接受性。
在包装上更为人性化,类似牙膏状,拧盖挤出酱料即可,不会喷撒,便于保存。据《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