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时报
最近一个时期,有关民生安全的负面报道连篇累牍:北京“毒雾”锁城,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成为一起环境灾难事件;不法分子图钱害命,毒胶囊、地沟油、瘦肉精等违法案件屡查屡现;高端名酒酒鬼酒被曝塑化剂超标;河北沧县小朱庄村的“红色井水”已有十年之久;短短数日内,相继发生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6 3”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厦门“6 7”公交车纵火案、苏州“6 11”燃气泄漏爆炸事件,每一起事故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如井喷般的民生安全事件后果严重,影响恶劣,教训深刻。这警醒我们:实现中国梦,最迫切实现的是民生安全梦;民生安全梦一日不圆,中国梦就一日难安。原因很简单:如果连吃穿住行这些最基本的需求都充满风险,连喝上清洁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这些最底线的生存权利都无法保障,何谈其他?
实现民生领域的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民众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把保障民生安全作为工作目标。目前,经常在我们耳畔回荡的声音是:怎样才能安全出行?政府何时才能管好我们的餐桌?普通劳动者的职业安全状况何时才能真正令人满意?如果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能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饮水、空气、食品、药品等公共产品,那经济的繁荣就只是表面和数字的繁荣,就只是让老百姓无法得到实惠、感知幸福的繁荣,人们对政府的评价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政府必须着力提高民生安全治理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树立正确的公共安全治理理念。以往常见的是,每次安全事故发生并引起公众密切关注之后,政府都积极应对,强调举一反三。这当然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亡羊补牢、“有病治病”的消极安全治理理念。而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其中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住房等,还要坚守网底不破,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这才是一种事前防范、“上医治未病”的积极安全治理理念。这种理念必然使安全事故发生率大大降低,必然使公众获得前置性的安全感,是一种最优的选择。新一届政府正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企业对保障民生安全负有重要责任。民生产品的安全特别是食品、药品的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所以生产民生产品的企业是保障民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应当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觉地履行安全责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作为PM2.5的主要制造者,必须转型升级,推进清洁生产,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少排放或不排放废气,从而实现节能减排。这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社会公众要做保障民生安全的积极参与者。保障民生安全是社会公众的需要,同时也需要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通过普通群众、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可以形成保障民生安全的合力。广大群众增强安全意识,亿万双眼睛盯紧点,不法分子的活动空间就会大大压缩。事实上,近年来查处食品药品安全案件的线索,大部分来自群众举报或消费者投诉。新闻媒体对食品药品违法现象的曝光成效显著,例如对瘦肉精的曝光直接引发了为期一年的对瘦肉精的专项治理行动。行业协会的作用也不可或缺。行业协会贴近企业,熟悉内幕,可以加强行业内部约束,引导企业加强自律、遵守法律,杜绝行业潜规则,清除行业中的害群之马,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实现民生领域的安全,意味着人们拥有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美好家园,能呼吸清新空气、喝上洁净水、吃上无毒食品和药品、穿上无污染衣服、住上坚固楼房、走不会塌陷的路、过不会断裂的桥,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如此,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能做得安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