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10日文章】题:中美“凉战”微妙地出现解冻(作者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
在北京,分析人士仍无法准确地定义中美关系的现状。其中一人最近对我说:“不是热战,不是冷战,而是凉战。”
领导人、外交家和分析人士面临的问题是,他们无法对中美关系下一个简单的定义。目前各方给出的定义五花八门,从“战略接触”、“战略合作”和“战略竞争”,到“作为负责任的全球利益攸关方中国”。
这些定义的问题在于,它们对中国人几乎毫无意义。如今,切中中美两国政府要害的一个说法是“战略信任赤字”,指的是存在于中美之间的隔阂。如果不加遏制,这种隔阂可能破坏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
“信任赤字”对中美双方都是个隐患。网络间谍和网络战,海空军重兵部署的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紧张局势日益升级,朝鲜半岛局势日益紧张,联合国安理会在叙利亚问题上陷入僵局,这些问题都反映出中美之间存在“信任赤字”。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前举行的工作峰会之所以意义重大,原因就在这里。在此之前,中美之间不存在—种政治高层对话机制,来解决这些以及其他明显对地区和全球秩序构成挑战的棘手问题。
中美此次元首峰会(以及预计以后还会陆续举行的此类会晤),终于让双方得以构建—种这样的机制。
尽管在各自的政府内都面临阻力,但中国国家主席和美国总统都决定,打破过去40年间主导中美关系的外交惯例,举行一次工作峰会,摒弃元首访问中常有的隆重仪式。这本身就是一次胜利。
那么,峰会有哪些成果?首先,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双方同意在两国军方之间建立一种常规对话机制。这可能有助于建立网络安全的“交通规则”,有助于朝鲜半岛的危机管理,以及海洋和空中意外事件的管理,同时也有助于建立一种机制,帮助亚太地区增进基本信任、完善安全举措。
其次,此次峰会标志着中美两国首次就朝鲜的未来展开系统性交流和协调,包括报道中提到的双方就防止朝鲜政府制造出核武做出公开承诺。
第三,双方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了协议。中国的政策不可能很快改变。可能出问题的地方很多。然而,如果没有一种双边工作峰会机制,想解决重要战略问题基本无望。在苏联解体前的20年里,苏联的威胁是中美合作的深层次原因,苏联解体后,这一威胁消除,中美关系经历了无所建树的20年。此次峰会可能标志着两国关系改善的新时期的开始。中美关系原本正在朝战略竞争(乃至更糟糕)的方向发展。而如今,中美有可能得以构建一种足够互信的关系,创造一种框架,来应对两国在双边关系以及地区和全球问题上面临的各种日趋复杂的挑战。
此次峰会甚至有可能在未来促成习近平本人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这种关系不会愚蠢地重复过去几百年大国势力此消彼长的血腥历史。
(未经《参考消息》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 (来源:新华国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