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当城管,晚上摆地摊。武汉城管执法队员摆地摊事件成为网络热点。17日,武汉市洪山区城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称,该区两城管人员在辖区内摆摊是为“深入了解小贩们的实际情况的‘体验式执法",且此事只有少数领导知道,属“高度保密”。发布会同时公布当事两城管的体验日记。
“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曝光了”
武汉市洪山区城管局负责人称,城管队员桂文静在今年5月提出体验练摊想法,“经和李运祥书记商量,同意安排由两名城管工作人员进行体验。”这次发布会上,该局领导称,练摊目的是“通过小商贩身份了解小商贩群体心理及需求,感受城市管理有关工作的现实情况。”这也是探索对占道夜市进行疏堵结合、规范管理的方法。
洪山区城管局局长赵扬说,参与体验摆摊的分别是执法大队直属七中队队员桂文静、区城管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杨希。这次活动原定体验两个月,“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曝光了”。
每人写下1万余字日记
据介绍,从5月11日起,桂、杨二人主要是利用下班时间,自己出资购货,在夜市摆摊,经营收入拟用于公益活动。摆摊地点主要在洪山区。两人接触两百余名流动商贩,记录了练摊过程和心态,每人写下了1万余字的日记。下一步该局通过微博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群思群策,想出好办法推进城管革命。
“我们需要了解小摊小贩们的想法,直接以城管队员身份去沟通,他们肯定不会放开说,所以我们采取这种体验方式,收集摊贩对城管工作的评价和意见。”城管杨希说,“只是没想会引起这么大影响”。
/日记摘录/
“原来摆摊也有潜规则”
5·13周一 天气:晴 地点:虎泉、鲁磨路
老实说,一下午心里都很不安,既有怕丢人的成分,也有万事开头难的不知所措……桂桂跑去跟一个小贩搭讪,问他为什么不摆。小贩手指指后边。顺着手指的方向,原来城管执法车就停在路边啊。怪不得啊!……
5·14周二 天气:晴 地点:鲁磨路、地大北门
等我们到鲁磨路,因为来晚了,摊位都占了。正和拍档站在远处研究在哪里可以加进我们的摊位的时候,两个保安 (包括昨天吼我们的那个凶保安)走到小贩们面前不知道说了什么,小贩们赶紧把东西收了起来。但却都没有走,难道他们求情,让保安让他们摆吗?
保安走后,小贩们又开始把包袱里面的东西重新拿出来做生意。其中一个小贩跟随保安一起走过来,停下来后,竟然从钱包里面拿出来几张毛爷爷给了保安。我顿时石化了,原来这也有潜规则。
5·19周日 天气:晴 地点:鲁磨路
我第一次见识真正的 “收摊子”。来的人是我的同事,直属二中队的,全程专人摄影,暂扣的物品马上用胶带封口,中间没有与小贩发生冲突。我赶紧问旁边的小贩:这城管收了东西,那货不是都没收了。小贩说货可以拿回来,要到执法中队去接受处罚……天啊,以前总是听说月收入上万,今天算是见到真人版了。我是看到那个箱子的,保守估计一箱至少36个,乘以4箱,就有144个,就按一个赚3块钱,一天就有432,一个月就有12960元啊……
/网友质疑/
五问武汉“卧底”城管
城管摆摊的消息曝光后,有媒体称武汉城管委16日对外发布信息:他们已核实并证实两名城管人员的身份,其中桂文静工作10年,工作优秀。一位武汉城管负责人还称,“如果该执法队员确系生活困难,可向组织谋求解决。但作为执法人员,是不允许从事此类经营活动的”。
问题 1 为何“体验”姗姗来迟?
有网友质疑称,武汉市城管委既然16日已确认其身份,为何直到17日才对外发布是“体验”?难道在此时还在高度保密?还是要“卖个关子”?对此,武汉洪山区城管局负责人称,今年5月,洪山区城管局两城管人员练摊体验活动的建议,是由执法大队执法队员提出。“经和李运祥书记(洪山区城管局党委书记)商量,同意安排由两名城管工作人员进行体验。”只有书记、局长、办公室主任等几个人知道。
问题 2 “岔巴子”到底是谁?
“朋友指着徐东公交站广告屏下一小贩说,这人就是管这一带的城管。”这条微博最早出现在本月15日,由非实名认证网友“岔巴子”发出,且贴出两张画质清楚的照片。为何洪山区城管局 “高度保密”,连同事都认不出来的“卧底”,却被一名网友认出?17日,记者搜索“岔巴子”的微博发现,该网友3年多时间,共发11条微博。关于该事件最早的微博已经无处找寻。目前,“岔巴子”尚未现身,其身份也还是个谜。洪山城管分局党委书记李运祥受访时称,至于爆料人“岔巴子”,该局并不知道是谁。当事城管摆摊如何被发现真实身份,目前尚不得而知。
问题 3 城管摆摊有何效果?
练摊城管高度保密的身份,却不经意被一小生意人识破?那 “练摊”究竟算不算秘密,还是个众所周知的事?效果又如何?武汉市城管委在发布会上称,两人30余天的体验生活,接触200余名流动商贩,两人真实地记录了练摊过程和心态。体验后发现,市场上摆摊人员主要有五类人群:职业练摊者、在校大学生、白领上班族、自主创业者、聋哑残疾人等。他们摆摊的目的可归4类,有的是为生活所迫、有的是赚外快、有的是打发时间、有的是谋利。
问题 4 摆摊经费及收入去向?
据称两队员自己出资购货,不存在违反公务员管理相关规定,收入将用于公益活动。已曝光的图片可见当事城管摆卖数十个茶杯,一图中还能看到其正进行交易。有网友质疑其摆摊经费和收入去向。对此,洪山区城管局负责人称,城管队员在今年5月提出体验练摊的想法,局里同意并支持。相关负责人称,当事两队员主要是利用下班时间,自己出资购货,在夜市摆摊。因此不存在违反公务员管理相关规定的情况,收入打算用在公益上。
问题 5 为何“卧底”还遭同事追赶?
有媒体称,在两人日记中,曾称遭城管执法追赶。城管局回应称执法者不认识摆摊城管。之前城管方面透露,桂文静已从业10年,旁边还有另一位女同事随行,且在自己所在局的辖区摆摊,难道一个单位的同事不认识自己人?据媒体报道称,该局党委书记李运祥在接受采访时称,桂、杨二人“摆摊体验”前并未向任何执法人员透露情况。李运祥称,直属七中队辖区靠近青山地区,桂文静的日常工作地点与其摆摊地点相距较远,负责摆摊地点的洪山区城管执法人员并不认识桂文静。
/执法创新/
能否帮城管摆脱妖魔化?
“确实有城管暴力执法,但这并不代表所有城管都是那样。我们做的是很辛苦、很琐碎的活儿,也需要社会认同、鼓励和认可。 ”武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城管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城管暴力执法屡屡引发争议,社会对城管普遍持有负面看法。一部分执法队员受此影响,工作情绪低落,身份认同感降低。据了解,为了摆脱“妖魔化”形象,全国各地城管今年以来推行“柔情执法”。从卖萌到献花,再到现场体验,不可否认,城管部门正在不断尝试执法创新。但社会对此反应不一,柔情执法没有换来美誉,相反,城管这一群体又被扣上了“作秀”的帽子。
专家认为,城管陷入舆论怪圈,首要原因是执法缺乏法律保障,城管系统是近年城市化进程的产物,身份地位尚不明确。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罗教讲认为,相对于公安等“正牌军”,城管是地方执法队伍中的尴尬角色。城管执法的法规,多是地方政府的一种探索,可操作性有待完善。城管长期“借法执法”,执法活动经常面临“师出无名”“底气不足”的质疑。再者,各地城管自我摸索,但苦于没有一套系统方案,一有创新就纷纷效仿,花拳绣腿显得零碎,这也造成了城管深陷舆论漩涡难以脱身。
专家指出,要从根本上破解“城管困局”,必须加快城管立法,尽快形成一部全国性的法律法规,明确管辖关系,规却范执法程序。
(综合新华社、《新闻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