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日前拿到地铁部门的“不完全统计”,由各种纠纷摩擦引发的投诉报案,每周就有几十次,每年地铁管理部门要处理纠纷1000起以上,其中最多的就是因为拥挤引发的乘客争吵与打架,也包括对乘车秩序与服务质量的投诉。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方炎表示,轨道交通客流急剧攀升正引发多种问题,现有法规已难以适应,必须全方位着手,尽快立法解决地铁发展中的问题。
现场
地铁拥挤易发纠纷
“你们都别管我,别多管闲事!”2012年12月21日早上7点20分左右,在一号线苹果园站的地铁车厢里,一个20多岁的女孩儿拿着一把刀对着周围的人群喊着。而她对面一名40多岁的女士攥着拳头,鲜血直流。这是媒体报道的一起发生在地铁里的乘客冲突事件。冲突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抢座位,结果却演变成一幕血淋淋的画面。当然,这样冲动的案例极少,但因为抢座、挤碰导致的言语冲突乃至大打出手,在地铁里则每天都有发生,一些换乘站甚至因此成为“约架圣地”,车上太挤动不了手,下车继续开练。
今年6月5日早高峰,大雨也来凑热闹,大量乘客涌入地铁。上午9时多,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方炎和晨报记者一起来到地铁四号线新街口站。
“下雨增大了运营压力。”方炎委员边走边对记者说,在乘坐地铁过程中,他发现不少问题。有些问题是需要乘客自身提高素质,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办法。比如在地铁上卖报、乞讨等情况,谁来管理?再比如,吐痰、吸烟、发小广告、闲杂人员逗留等行为,都对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造成影响,谁来负责?
地铁安检常遭白眼
方炎委员和记者一起在地铁口排队安检时,几名乘客提着包从身边快速走过,安检员喊了一声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对此安检员无奈地表示,安检工作往往得不到乘客理解,遭人白眼甚至辱骂也时有发生。
而记者随后几天早高峰乘坐地铁时也发现,由于进站客流较大,进站口安检处在大量乘客同时涌入的情况下,逢包必检很难实现。虽然多名安检员用手持安检设备检查,但还是有不少乘客漏检。安检员对此也很纠结,高峰时如果强行拦截“闯关”的乘客,肯定会造成大量滞留,容易引发危险。
记者在乘坐地铁时还发现,虽然地铁里已经如此拥挤,但还是有不少人“添乱”。比如散发小广告的人员像鲶鱼一样钻过车厢,将各种小广告飞快地插放在乘客身边。另外,售卖地图报纸、乞讨等现象也不少见。而这些“闲散人员”以乘客身份进站时,安检员是无法阻止他们进入地铁的。对于散发小广告等行为,地铁工作人员表示,地铁方面没有执法权,目前只能加派人手进行清理或发现时制止,同时联合公安部门进行打击。“安检工作谁来负责?属于地铁公司,那遇到问题,公司有没有权力进行处罚?”方炎委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会诊
快速发展带来运营压力
在地铁西直门站,方炎委员和记者一起体验换乘,地铁2号线、4号线、13号线在此交会。拥挤的人流中,不同线路的出口让人有点犯晕。方炎委员表示,西直门站曾一度因为换乘距离长遭乘客“吐槽”,虽然进行了改造,但还是有不便之处。“早期地铁建设在规划上与未来线路衔接考虑不足,造成了这种问题。”
针对北京地铁运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近日召开专题议政会。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成员柳晓雷表示,早期建设的轨道线没有网络概念,只是从单一的线路来考虑建设规模,基本没考虑将来与其他线路的换乘问题。另一方面,如何承受持续攀升的客流量,合理解决客运双方矛盾纠纷等诸多问题,也成为解决地铁问题的当务之急。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成员邹晶认为,现有的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已经不适应地铁的快速发展。在旧管理办法中,谈及规划方面的内容很少,比如没有提到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公众参与的问题。旧办法中也未涉及票制票价问题。另外,列车运行中出现乘客冲突或突发急病等问题,是否应该配备医护人员和警察之类的问题也没有明确规定。
柳晓雷也表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带来的大客流密集效应,加之列车晚点、设施设备故障、人车冲突等问题,很容易造成比以往单线运营更多的纠纷、服务质量投诉等现象。尤其是在客流高峰时段,客运双方的矛盾纠纷可能会进一步升级,因此要对运营管理者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明确其应承担的相关法律义务,如告知义务,按时、按质运营义务,救助义务等。
地铁
每周遭投诉至少几十次
北京地铁公司相关负责人近日对记者表示,目前北京市关于轨道交通的法律法规只有两部,分别是住建部2004年颁布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以及同年4月实行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2009年6月,《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
该负责人表示,这两个规章仅仅针对地铁企业如何进行运营及安全管理做了一些规定,而对轨道交通在政府工作中的定位没有明确。比如地铁公司是公益性的行业还是公用性的行业?安检工作谁来负责?属于地铁,可地铁又没有权力进行处罚。
该负责人还表示,目前地铁线路成网后,轨道交通承担的出行量已达总出行量的40%以上,人们对轨道交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不容出现任何闪失。目前关于地铁的各种投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每周的投诉量至少几十条,每年处理各种纠纷千次左右。地铁每年为处理这些纠纷配备了大量的人员。
据北京地铁运营公司法律顾问粟晓玲透露,北京市交通委已经开展法规立项规划,并牵头制订了立法工作方案。随着立法工作的推进,将逐步找到目前一些地铁运营问题的解决办法。
建议
启动部门联合立法机制
方炎委员表示,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速度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的,也是国际上所罕见的。运营里程由2005年底的114公里增加到2012年底的442公里,2016年将增加到664公里。可是,现有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从标题和内容上看,规范的是运营活动,强调的是安全管理。而作为规范城市轨道运营的法规,仅从安全角度入手似嫌不足,缺失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和运营监管等内容。这就导致了许多问题在实践中法律适用较难。
方炎认为,轨道交通大发展带来的客流急剧攀升,加之市民对公共交通服务需求和期望的不断提升,都迫切需要轨道交通加快立法,且不应只局限在运营管理方面,需从总则、规划、建设、安全、运营、维护全方位着手,应该有一个通盘考虑,不能头痛医头,脚疼医脚。
方炎建议,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的立法应启动部门联合立法机制,由相关部门共同协作来完成立法设计,而不是仅仅交由一个部门来做,以保障出台一部切实可行的、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法律。
晨报记者 王歧丰/文
程恳/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