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的未来]
深空探测在未来必然会有更大发展,我国探测器会到越来越多的星球探究宇宙奥秘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程?如何展望中国航天的未来?
孙敬良:我主张对航天成就客观评价,实事求是,不要说得天花乱坠。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主要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航天事业也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进步。
未来,我对航天的发展很乐观,航天对于军事意义重大,过去是陆海空,现在已经是陆海空天。航天对老百姓的生活也意义重大,通信卫星、对地遥感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等,对国民经济有很大意义,老百姓生活已经离不开航天科技的帮助。
当然,航天发展的科技意义更是不言自明,深空探测在未来必然会有更大的发展,我们国家的探测器也会到越来越多的星球,探究宇宙的奥秘。
[在上海的经历]
一开始让我到上海研制小型战术导弹,我不大情愿,没想到之后上海终于也要研制大火箭,让我又回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领域
记者:1965年您从北京五院调到上海工作,当时是出于什么考虑?
孙敬良:老实说,一开始让我到上海,我是不大情愿的,因为当时上海航天这里搞的是小型号的战术导弹,不像在北京是研制大火箭,有很多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但领导坚持要我到上海,我就想,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就这样带着一点情绪到了上海,可以说是挥泪离开北京。没想到,命运再一次眷顾我,1969年,我到上海工作4年之后,国家决定上海航天也要研制大火箭,这样我又得以回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领域。最让我犯怵的,就是上海的天气,因为我习惯了北方冬天有暖气,而上海这里热的时候热煞,冷的时候冷煞,但真的过来工作和生活了,也就适应了。
[自我评价]
科学家的帽子太大,我就是一个航天工作者,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度过了平平凡凡的一生
记者:您现在每天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孙敬良:每天在家用完早餐后,我都会在9点之前到单位上班,下午两点半下班,风雨无阻。到单位,我一般参加型号和产品的评审会,给年轻的同事出点主意提些建议,再看看专业方面最新的书籍。回家就是饭后半小时散步,陪老伴看看电视。
记者:您的头衔有很多,院士、总设计师、科学家等等,您最希望别人如何评价您?
孙敬良:科学家的帽子太大了,我希望别人给我的评价就是一个航天工作者,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度过了平平凡凡的一生。
[兴趣爱好]
读书比吃任何山珍海味更让我感觉愉快,还有就是交响乐,每次发射任务之前,我随身行李里必不可少的是录音机和几十盒交响乐的磁带
记者:晚年生活,最让您感觉快乐的是什么?
孙敬良:读书,我现在还是每天坚持读书。我一般都是看专业方面最新的书籍,小说之类的很少看,有些人会感觉这很枯燥,我却感觉,读书真的比吃任何山珍海味更让我感觉愉快。还有就是听交响乐。
记者:您的同事都知道您是一位资深的古典音乐乐迷,还有人评价您其实很浪漫。
孙敬良:我喜欢贝多芬、莫扎特,可以说音乐是我人生不可或缺的伴侣。因为在苏联上学的时候,学校里的喇叭筒老是放交响乐,慢慢就感觉好听并且热爱上了。从苏联回国的时候,带了上百张黑胶唱片,1991年我工作机会又到莫斯科,又带回来几十张,除此之外,我还用磁带翻录电台里的古典音乐,起码有一两百盒。
每次发射任务之前,我随身行李里必不可少的是录音机和几十盒交响乐的磁带,我最爱的还是贝多芬的交响曲,需要激励自己的时候我就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需要舒缓压力的时候我一般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
[家庭教育]
朴实本分的父母叫我做好人,不要害人,我也是这样教育自己子女的
记者:您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家庭教育对您未来的成功有怎样的影响?
孙敬良:父母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他们身上的朴实和本分,做人要做好人,不要害人,这是我母亲给我的印象。另外,他们都与世无争,最大的理想就是过太平日子,这点也影响了我,让我做事情比较专一,不会好高骛远。而我也是这样教育自己子女的,不要求他们有怎样的大出息,只要能做一个好人,能够自食其力,我想这也是受到我父母对我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孙敬良喜欢的话题,他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一双儿女,因为工作原因,孙敬良并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子女的成长,对此他也非常愧疚,但只要有时间,他就会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我只要求他们两点,一是做好人,二是要有一份自己愿意为之付出的事业。”如今,孙敬良的女儿已经退休,儿子是个成功的商人,谈及这点,孙敬良会自豪地说:“儿子遗传了我的商业头脑。 ”
谈及夫人,孙敬良满是愧疚,“我的夫人是我的山东老乡,我是在30岁那年和她结婚的,当时是媒妁之言,但我们也算是一见钟情,她年轻的时候很漂亮。 ”
婚后,孙敬良工作太忙,经常加班和出差,两个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基本上都是妻子包办的,孙敬良笑称,“我只要做一件事,把工资交给老婆。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