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中央部门审计报告:会议费出境费超标成“惯例”
审计署自曝不合规资金2400万
张静
会议用费、三公消费审计成为了今年审计报告的重点。
审计署昨日公布的58个中央部门单位2012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显示,几乎所有部门都存在会议超标准列支、因公出国(境)团组超标准列支以及因公出国(境)团组未纳入年初计划等问题。
学者认为,加强对会议、出国费等方面的审计,与今年以来强调严控“三公消费”的大背景有关,同时建议,在加强预算编制之外,还应审视规定、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完善配套制度。
会费超标成重灾区
尽管政府做出“三公消费零增长”的承诺同时要求控制会议规模,规范会议支出,但审计报告显示,在“零增长”的面具下,会议和因公出境(国)费用超标几乎普遍存在于各个部门。
报告显示,外交部去年超范围出国费用1396.29万元,国家民委超预算支出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费和会议费390.68万元,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出国费90.9万元,超标准列支会议费92.37万元、出国费9.21万元,虚列会议费支出7.92万元转至账外存放。
但有时并不能从账目中看出部门财政支出实情,“转嫁费用”这一控制会议消费的手段在报告中也被明确点出。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会议费用转嫁超过100万元的就包括质检总局、人社部、民政部、文化部、司法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及民航局等部门。
其中,环保部将94个会议的936.16万元支出转嫁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2008年~2011年,部本级有13个会议的相关费用均由被评审单位承担,抽查其中两个会议,会议费支出24.02万元,此外,环保部向所属单位转嫁因公出国(境)支出28.65万元。
有专家认为,“费用转嫁”多是上级部门向下属部门转嫁,显示财务制度不完善,“不排除有些是铺张浪费,但有一些会议如果完全按照规定,很可能就开不起来。”
除会议、出国费用被转嫁等问题,以往被点出过的政府采购、挪用挤占资金等问题也依然存在。尤其是未按规定进行政府集中采购或采购不规范的情况几乎存在于每个部门及所属单位。
例如,2011年~2012年国土部下属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土地规划院、宣传教育中心挪用财政项目零余额账户资金2460.04万元用于市场项目支出,其中2012年1616.09万元。
有学者指出,与前几年相比,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已有进步,然而一些共性问题频繁发生,更多与制度有关。“有些制度与市场、社会现实存在距离,这不是一两个文件和制度能改变的。”
自曝不合规资金2400万
审计署还在报告中自曝自身涉及问题资金达2400万元。
审计公告显示,驻审计署监察局牵头的检查组发现,审计署2012年度预算执行中不符合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金额446.87万元,其他财政收支方面问题金额1957.43万元。
审计报告显示,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审计署没有正常的经费来源,现行财政预算拨款未能对执行属地化政策的派驻地方机构的职工医疗保险费、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等人员经费给予保障,为弥补经费支出缺口,所属京津冀办和沈阳办用公用经费支付了上述人员经费支出,并将相关支出在往来款中挂账。
审计署负责审计中央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是国家钱袋的“看门人”,谁来审计审计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07年,时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的李金华称“将邀请财政部对审计署进行审计”。2008年中央部门审计报告中,审计署首次“自曝”。
2010年则由审计署党组授权审计署行政事业审计司完成。此后从2011年开始,对审计署的审计由驻该署的监察局牵头组成由中央统战部推荐、审计署聘任的特约审计员和相关司局业务人员参加的检查组完成,并延续至今。
学者认为,这是目前制度内审查较为可行的办法,但同级审查免不了“避重就轻”。不论是审计署的审计或是对财务制度的设计,都不能仅仅依靠人员的自我道德约束,还是需要依靠制度和监管才能实现。
所属单位违规多
除了中央部门,审计署对各部门下属单位也进行了审计,结果显示,下属事业单位超范围、超预算情况普遍存在,出现违规发放职工福利、挪用挤占资金甚至通过造假套取财政资金等现象。
工信部所属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在项目中违规分摊人员工资578.58万元、超预算分摊管理费534.38万元,其中2012年531.66万元;部分人员通过编造虚假劳务费人员名单骗款。
部分涉及国有资产处理问题。审计报告指出,国土资源部存在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涉及金额1457万元,教育部下(所)属北京大学等66所高校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扣除相关税费后合计5043.48万元未上缴国库。
此外还有所属单位未经批准对外投资等问题。1997年至2001年,科技部所属专家公寓未经批准,向3家企业投资共计415万元,截至2012年底,已确认损失330万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