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6月25日电(齐元)草根创业与500强“高富帅”共舞之交融,空港地缘与政府能量之涵容,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之繁荣,共同构成了蓉城今天的交响乐章。
蓉城故事,不止一面。
成都作为西部新引擎的形象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这座富庶千年的古城,正逐步摆脱单一的、农业产区的帽子,朝着更加丰富多元、包容开放的新目标迈进。
蓉城之“融”:商界共舞,草根携手“高帅富”
近期,国内知名创意百货网上商城趣玩网将总部从北京迁至成都,入驻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这是自2012年成都高新区颁布《加快移动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以来,又一家追寻“1免2补3奖励”鼓励政策而来的互联网企业。
在此之前,成都高新区已经成为国内新兴的IT行业大本营,聚集了包括腾讯、新浪、阿里巴巴、盛大在内的众多业界巨头。而随着高速移动通信技术、智能终端以及云计算技术不断涌现,移动互联网公司正在成为成都新晋企业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型。
成都市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认为,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已呈现出典型的向西发展势头拥有人才、产业链和政策优势的成都高新区,已经对周边资源形成“虹吸”效应,优势资源持续涌向成都。
的确,当“北上广”的商业资源与经营成本日益逼近盈利底线时,成都正在成为草根创业的沃土。在这股“移动向西”的浪潮中,蓉城的创业者们能够凭借更加合理的成本和宽松的业态环境,甩开包袱,与全球同行们赛跑。
如果说,草根创业的热潮,仅仅展示了成都商界的一个侧面,那么,全球500强企业的强势进驻,则可视作成都优良商业环境的另一有力注解。
世界500强企业的动态,一直是观察国际资本流向的风向标。截至目前,成都已有233家世界500强企业进驻,仅锦江区,就有英国标准人寿、美国信诺、美国摩根大通和日本丰田通商等100家世界500强企业扎堆。今年一季度,锦江区又借势6月份财富全球论坛的效益,一口气引入了海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日邮物流、西班牙曼弗雷保险集团三家世界500强企业。
事实上,巧借“财富东风”的利好消息远不止这些。5月底,成都民间金融街服务中心在东大街挂牌,中心进驻的民营金融机构将重点发展支持中小企业的金融业务,积极探索民间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成都模式。届时,相信草根创业与500强“高富帅”交融共舞的局面,又将呈现新一番图景。
蓉城之“容”:地利人和,勾勒都市的体量与能量
“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它是一个硬件、软件配套的工程,并且主要是看市场的成熟度。”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蔡鄂生说,“成都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在区位、交通、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具备优势。”
或许,对于内陆城市而言,成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并不出众,但也因此凸显了双流国际机场在整个西部地区的价值和作用。麦肯锡咨询公司全球董事彭壮壮曾评价,“放眼亚洲,你会发现从新加坡、班加罗尔这两个重要的金融、信息中心飞往成都,其实比飞往上海、北京更近。”可以说,航空枢纽的区域优势,是成都的标志性硬件工程之一,同时也是成都作为西部金融中心的体量之基。
如何持续增强成都区位优势,是成都下一步吸引外商投资办厂的关键。对此,成都市委党校经济教研部博士夏程波建议,要加强国际直飞航线的建立,侧重在欧盟、美国和日本三国增设国际直飞航线,加大世界500强招商力度;逐步建立完善机场立体交通网络,包括地铁直接与候机楼连接,后续将高铁与机场相接;加快推进成都第二机场建设工作,扩大客货运规模。
据双流国际机场有关负责人透露,成都直飞美国旧金山的航线正在积极谈判中,开通后将成为中西部地区首条直飞美国本土的航线,填补成都国际航线的最重要空白。
对此,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原外办主任邱海明认为:“不断增加的国际航线背后,是世界对成都的核心位置、对周边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充分肯定。”
蓉城之“容”,不单是以空港便利为基,吸纳全球注资投产的地缘容量,更是以服务型政府为己任,誓将成都打造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气魄与能量。
“服务"软环境"与经济"硬支撑"是一个辩证统一体。”汤继强说。在成都市高新区,20多年来的试点经验成就了一系列的新名词“小机构、大服务”体制、“一站式”服务、“三段式”服务、基层“一窗式”服务、并联审批、962000政务服务呼叫中心、企业增值服务、局长进大厅……这些鲜活的政务经验不断被推广开来,形成了成都独具特色的机制模式和创新服务模式。
在2012年“连氏中国服务型政府指数”十佳城市评选中,成都在“服务型政府企业视角”的评测指数上,表现尤为突出。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升和改善了城市发展的商业环境,在迈向“财富之城、成功之都”的道路上,成都正以高效通畅的政府职能为导向,笃定前行。
蓉城之“荣”:践行规划,助力金融生态成长
西部金融中心的战略规划缘起于2008年。彼时,原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在“两会”期间明确提出:四川力争用10年时间,建成以成都为核心的西部金融中心。
随后,成都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多项罕见的优惠措施,吸引全球金融机构来成都安家落户,并正式明确将锦江区东大街作为成都金融一条街发展。
201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0~2012年)》,从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和发展布局规划,到工作重点、政策措施的方方面面,都对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梳理了系统而明确的方向。此后,成都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正式进入快速通道,并在两年间获得巨大成效。
今天的成都,金融平台的聚集作用已经显现。银行、证券、期货、担保、小贷、VC/PE等领域的金融机构纷纷在此排兵布阵中国进出口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中国人寿保险、安邦财险等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在成都开设分行;在股权融资方面,已形成偏重于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高投系”和偏重于成长期、扩张期企业的“银科系”两大政府引导型股权投资基金系列,覆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方式。
截至2012年底,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已入驻银行、保险、创投、交易所等各类金融机构区域性总部110余家,入驻机构数量同比增长37%,注册资本总额达170亿元。
虽然高新区的发展只是成都整体金融走势的一个缩影,但依然很容易看到成都作为西部金融增长极的潜力与爆发力。
成都又该如何运筹帷幄,下好西部金融中心这盘棋?西南财大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刘锡良教授给出的解答是:一座城市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更多的还是靠可持续投入的商业资金。应该建立政府“母基金”,引导其他基金进来;建立区域性的产权交易市场,形成科技企业产权交易的退出机制;利用好现有的金融后台服务聚集的优势;研究金融与新兴产业结合的问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