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中国留学生遇袭事件是一起孤立的刑事案件,但近年来法国社会出现的某种思潮不得不令人警惕。受欧债危机影响,法国经济形势低迷,失业率不断攀升,这导致一些本地居民的心理发生了变化,“排外主义”逐渐抬头。
《环球》杂志记者/梁霓霓(发自巴黎)
位于法国西南部的波尔多,是举世闻名的葡萄酒之乡。近日,一抹红色让这个浪漫之地吸引了世界无数目光,但这抹红色不是醇香的红酒,而是中国留学生的鲜血。
6月14日晚,法国吉伦特省波尔多附近的奥斯唐小镇,6名在当地学习葡萄酒工艺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在返回住所的途中,遇到住在相邻公寓的3名法国醉酒男学生拦路挑衅,中国留学生回避后返回住所。
后来3名醉酒学生因大声喧哗被法国邻居投诉,警方接报后上门对其进行了警告。但3人以为报警系中国学生所为,后于6月15日凌晨登门对中国学生进行了辱骂,殴打。一名中国女学生被法国学生投掷的香槟酒瓶击中,面部受伤,随后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
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这3名法国男子年龄在19~20岁之间,在当地村镇劣迹斑斑。三人在袭击过程中曾喊出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侮辱性语言。
事件发生后,法国内政部长曼努埃尔·瓦尔斯于6月15日发布新闻公报,严厉谴责这起排外事件,强调袭击者必须受到法律惩处,并表示全力支持遇袭中国留学生的家属。
6月1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中国留学生在法国遭暴力攻击事件表示强烈谴责,已向法方提出交涉,要求法方妥善处理此案,依法严惩凶手,并采取切实措施,维护在法中国公民的安全及正当合法权益。
一天后,法国外交部发言人拉里奥说,3名涉嫌参与袭击中国留学生的嫌疑人将被起诉和审判,罪名包括恶性暴力、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器以及醉酒等。
后来,受伤女学生被转至波尔多大学中心医院继续治疗,伤情稳定。3名涉嫌参与袭击中国留学生的嫌疑人已被送至监狱拘押,等待起诉和审判。
表面上看,此次中国留学生遇袭事件是一起孤立的刑事案件,但近年来法国社会出现的某种思潮不得不令人警惕。受欧债危机影响,法国经济形势低迷,失业率不断攀升,这导致一些本地居民的心理发生了变化,“排外主义”逐渐抬头。
常驻巴黎的《中国日报》记者李想曾在一篇手记中这样写道:微博上有一则笑话说,在巴黎的中国人分为两种——被抢过的和即将被抢的。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却也折射出几分事实。
《环球》杂志记者在法国的一些朋友就曾被偷过钱包、手机和照相机,被砸过汽车玻璃,更有人遭受过暴力攻击,受过伤。
从今年年初开始,赴法旅游的中国公民遭受人身攻击和财产损失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其中最为耸人听闻的是,3月20日晚19时45分左右,一个23人的中国旅行团抵达巴黎后前往机场附近餐馆用餐,餐后遭遇多名歹徒抢劫。该团领队集中保管的护照、机票及部分现金、财物被抢。领队本人面部、腰部受伤。
刚刚走下飞机,中国游客们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卢浮宫和埃菲尔铁塔,就被不法分子欺侮,这样的极端“体验”让人不寒而栗。
那么,长期在法国工作的中国人感受如何呢?
李想对《环球》杂志记者说,“我现在还记得刚搬入巴黎新居时的惊讶——房门上挂着3把锁。开始,我认为房东有点太过谨慎了,但现在我明白了。每天,我在确定门上的3把锁都栓牢之后才会离开。在外面的时候,我会时刻保持警惕。独行夜路时,我恨不得后脑勺再长一双眼睛。乘地铁时,我根本不敢接电话或收发短信、邮件。我从不穿高跟鞋,以免遇上什么事时无法快速逃脱。害怕的好处之一就是,我能抵挡住去蒙田大道奢侈一把的诱惑。因为我知道,就算买了一只精致的手袋,我也不敢把它带出门。”
给留学生的安全建议
《环球》杂志记者/梁霓霓(发自巴黎)
“前天,我在街头打手机,被一个法国人以有急事为由借走使用。他打完电话后,不仅没有归还我,反而威胁我说:我刚从监狱服刑出来,你是想要回你的手机,还是想让我捅你一刀?”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一个中国留法学生在巴黎学联平安留学系列讲座上讲述的亲身经历。
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全法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UCECF)应急安全部负责人张茜说,在法国常见的治安案件有以下几种:室外抢劫、入室盗窃(有伤人可能)、打架斗殴引起伤亡以及社会闲散人员对他人造成无端伤害。类似情况主要出现在消费水平较高、人员流动较大、移民人数较多的城市。
张茜提醒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如果遇到危险或受到侵害,首先,要向周围的人发出求救信号,不要以为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也不要沉默不语,其次,遇到问题要立即就近报警,非违法犯罪类情况也可以去警局做陈述,保留相关证据。
她还建议留学生在使馆教育处的网站上登记个人信息,一旦遇到事情,使馆和警方可以及时联系到家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