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26日电 题:国际呼麦大赛一等奖昂沁组合:简简单单的“85”后男孩们
作者:乌瑶
在排练室,记者见到了昂沁组合,他们在排演月底去香港演出的曲目《满都拉赞》。
昂沁的四个小伙子长得很帅,穿着也很“潮”,手握蒙古民族乐器、合着拍子唱着呼麦。他们表情严肃,时而伴着乐器节拍以脚合着拍子,时而随着呼麦声摇头晃脑,好不沉醉。
四个小伙子都是“85后”。
今年28岁的蒙古小伙那日苏是组合里年龄最大的,也是队长;李文斌是唯一的汉族,他给自己起了一个意思是火柴的蒙语名字;90后小伙欧尼尔是队里的小弟弟;白斯乐话不多,总是安静地坐在那。
一曲排演结束,四个队员纷纷离席活动身体,状态很是悠闲,一点都看不出之前的激昂与兴奋,和排练时相比,判若两人。
6月15日,凭借以呼麦演唱的《四座山》和《老黄马》,昂沁组合从十余个国家的12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最终在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举行的第六届“世界文化瑰宝呼麦”国际民族音乐研讨会暨呼麦大赛上获得一等奖。据悉,这是我国蒙古族呼麦在国际大赛上的第一次亮相。
聊起去图瓦的经历,小伙子们都很激动。获奖的喜悦和激动已经慢慢没有之前那么强烈,但是图瓦当地的生活还是让他们记忆犹新。
“那边的天特别蓝,在城市街道上都能看见鹰。那样的生活很令人向往。”那日苏告诉记者,
“那边的空气很好,图瓦的肉也很好吃。”欧尼尔也认真地说。
组合成员们排练认真投入,但是眼中有难掩的疲惫。“我们前几天半夜才从图瓦回到呼和浩特。这不又要去香港了么,其实也挺累的。”那日苏解释说。
昂沁组合中的四个小伙都唱呼麦,演奏民族乐器,对他们来说,配合很重要。日常排练时除了单练扎实基本功外,配合找感觉也很重要。“有的时候舞台音响效果不好或者声音太大,我们很可能听不清楚自己和队友的声音。这种时候就特别考验默契,一个眼神、一个点头、一个动作,大家互相就会明白了。”那日苏感慨道。
据了解,自07年昂沁组合成立以来,他们天天都要排练。如果可以,人们会把时间定在晚上。“晚上练比较有感觉,而且练完了正好能去楼下吃个烧烤当宵夜。”大家笑嘻嘻地调侃道。每天晚上排练时间也很不固定,多了四五个小时,能排到晚上一两点;有的时候没感觉,可能一两个小时都练不了,“因为没有状态。”
为了节目效果,不论春夏秋冬,他们演出时都要着成套的蒙古袍。夏天天气炎热,对他们也是一种“考验”。“而且演出时都会打灯光,那个光也很热。”那日苏补充道。
据队员们介绍,“热”不是最麻烦的,最严重的问题其实是环境对设备的影响。“湿度大的时候,鼓皮容易受影响、马头琴的弦也会"跑",这对演出质量都造成了很严重影响。”
中国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院长李强告诉记者,昂沁组合是他们院塑造的一个品牌团队。歌舞剧院对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承非常重视,院里的蒙古族舞蹈、蒙古族青年无伴奏合唱等都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准。他们对呼麦传承发展也做了很多工作,还专门请到图瓦、蒙古国的专业老师来给院里的孩子们培训。
“图瓦那边有好多学习呼麦的人,我们这次过去也认识了好多人,也有很多交流。我听说他们还办有学习班,要有机会的话,我们乐队也很想去。”说起图瓦的经历,那日苏一脸向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