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6月26日电(记者 韩璐)在重庆市公安局禁毒总队一栋楼房顶层的走道尽头,有一个毫不起眼的房间。如果不是门口挂着“毒品鉴定中心”的牌子,外人会以为自己走近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办公室。
“房间外是办公区域,里面有个隔间是实验室。”在鉴定中心民警张鹏的带领下,记者进入了实验室。2001年12月鉴定中心成立后,刚从中国刑警学院法化学专业毕业的张鹏就被分配到了这里。
据张鹏介绍,目前重庆市共有两个毒品鉴定中心。分布在万州区和重庆主城。“万州区的鉴定中心主要负责我市渝东北片区查获的毒品定性检测,位于市禁毒总队的鉴定中心承担了全市大部分查获毒品的定性定量检测。”
十几平米的实验室里放着4台检测仪器,两个民警正戴着手套和口罩,在试管里研磨红色的药丸。“这是麻古,你走进来问到室内那股特殊的香气就是它散发出来的。”民警余林海告诉记者,麻古的香味开始闻时觉得很香,但闻久了就觉得难受。“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对人是一种折磨,对身体也有损害。”余林海说。
余林海告诉记者,要对送来的样品进行处理,首先需要将其研磨成粉状。“用有机溶剂将毒品溶解后,放入气质联用仪进行测试,最后仪器会在电脑上显示出一系列谱图,我们会根据谱图判断送检毒品的成分。”
“鉴定中心通常在3天内就能给出报告。”张鹏说,目前鉴定中心只有7位民警,每天要化验近百个送检样品,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化验近200个。
“虽然是用机器鉴定,但采样过程一点都不能马虎。如果有1%的误差,就是对法律不负责,对案件不负责,对嫌疑人不负责。”张鹏说,即使每天要化验近百个样品,但每位民警都会习惯性的核对好几遍结果,才在鉴定报告上签字。
据了解,现在毒品鉴定中心的7名民警中,有1名博士、2名硕士、3名本科生,全都是化学相关专业。在鉴定中心十几平米的空间里,这群拥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年轻人面对各种化学试剂和检测仪器,每天谨慎的做着枯燥却责任重大的工作。
据悉,2012年,重庆市禁毒总队毒品检测中心共检测送检毒品5000多件。今年以来,已检测3000余件。通过检测民警发现,在重庆地区,海洛因的吸食人群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而年轻人则吸食麻古、冰毒、摇头丸等新型合成毒品的较多。
作者:韩璐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