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琳老人自习课上为“春蕾班”学生讲地理知识 周小云 周小云 摄
陈春琳、李荫浓两位老人跟学生们一起上体育课 周小云 摄
“春蕾班”学生体育课上快乐运动 周小云 摄
中新网洛阳6月26日电(记者 周小云)河南洛阳75岁的李荫浓和61岁的陈春琳是驻洛某部的退休工程师,14年间,两位老人投入30万元,全额资助4127名贫困孩子读书上学,为其创造改变命运的机会。
洛阳市第十九中学高一八班是两位老人资助的一个班级,该班学生全系女生,故而称为“春蕾班”。陈春琳称,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使很多贫困家庭放弃让女子受教育的机会,“春蕾班”就是为解决贫困地区家庭困难的女童的上学难的问题,十几年来,他们共资助洛阳地区31个“春蕾班”。
6月26日,在该校“春蕾班”,记者见到了正在给学生讲地理知识的陈春琳老人,和负责该班学生生活管理的李荫浓老人。与其它班级不同,“春蕾班”学生身穿统一服装、布鞋,还发有印有“春蕾”标志的蓝色校服。
陈春琳告诉记者,设置“春蕾班”,是出于对农村贫困家庭女子接受教育上考虑的,因为大多农村的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家中的父母长辈大都会选择家中的男孩上学,认为女孩长大是要嫁人、育人,不需受太多文化教育,所以男孩始终在教育上遥遥领先,女孩始终在家庭最底层。
1999年陈春琳提前病退后,与同事李荫浓“一拍即合”,决定一起资助农村贫困学生。两人多次走访洛阳周边山区,并从当地妇联、教育部门搜集贫困学生的信息。10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们身边的“春蕾女儿”越来越多,直至今日,两人用自己每月省下的退休工资共资助4127人,资助学生遍及洛阳市所有的县、市区,甚至还有外省市的贫困孩子。两位老人资助的孩子有的已考上大学在读研究生,还有的已参加工作。
对于两位老人资助贫困孩子的做法,李荫浓告诉记者,那个时候他们两家的家人并不理解,随着受到帮助的孩子越来越多,逐渐获得家人认可、理解。此后,有了家人的支持,两人甚至把所有的积蓄,以及往后每月所发的工资,除了留下每月固定的医药花费和少数的生活费外,几乎都用给了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小孩子们一见我,爷爷、爷爷的叫个不停,整天和孩子在一起笑个没完。”说起这些年和孩子在一起的生活,陈春琳坦言:很累,但是心情很充实,无形中自己也变得年轻了很多。
与陈春琳相比,李荫浓老人因为年龄大身体稍差了些,2007年年初,李荫浓先后两次突发脑中风住进医院,家人接到6次病危通知书,受其资助闻讯赶来的孩子们,自发轮番守护在他的病床前。所幸的是,由于抢救及时,李荫最终浓战胜病魔,康复出院,并且身体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或许还是因为爱吧,还是放不下这些孩子,孩子们也牵挂着我。”谈话中,再次回忆在医院治疗的场景,李荫浓老人眼中泛着泪花。
记者采访了解,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两位老人对孩子们的关怀无微不至,大到补贴家用、生活费、医药费,小到早自习陪读、主动替孩子擦黑板、倒垃圾、提开水,两人的一举一动感动着每一个孩子。
“他们的退休金基本上都给了我们,从来不对我们要求什么,没有说过要如何报答他们的话,只是一心一意为我们付出,他们就是我们的兵爸爸。”“春蕾班”学生相伊蒙告诉记者。
老家是洛阳汝阳县妙水村的杨柳青,也是“春蕾班”一名受资助的学生,去年被当地妇联推荐到这所学校就读高中。杨柳青说,两位老人精通化学和地理,每次自习课,两位老师会轮番给大家讲习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相关知识,“每每看到老师在讲台上讲的眉飞色舞的时候,我就会觉得在这一个家庭生活,非常幸福,老师年纪这么大了,还这样照顾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真的很感动。”
“我们现在最实际的想法,就是好好学习报答他们,希望他们的身体健康。”该班学生何卓颖称,“陈爸爸和李爸爸不仅仅是为她们提供了生活上的帮助,两人拥有大爱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她们,将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把这种大爱传递下去。”
据该班班主任刘志恒介绍,班里的50名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而且综合素质的进步也很快,为此他感到非常欣慰。刘志恒说,这些女孩子刚到学校的时候非常害羞,也不敢在人面前讲话,为此,学校还专程为她们开设了德仪课,与刚入校相比,一年的时间,让她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有自信,给自己的人生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对于14年的执着付出,两位老人直言:“我们就是想用实际行动让需要上学的儿女们上学,不淌泪,不自卑,学会改变命运。”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