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7日电 美国“棱镜门”事件主角斯诺登离港赴俄,滞留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而普京强调不会向美国引渡斯诺登。境外华文媒体认为,在斯诺登事件中,俄罗斯给了美国一个软钉子,但两国并不想因为此事损害双边关系,这就使得斯诺登的去向更加不确定。同时,在关注斯诺登的同时,该事件反应的深层问题也不能忽略。
斯诺登逃亡历程渐进高潮
澳洲网26日刊文指出,斯诺登还呆在莫斯科的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震惊全球的“棱镜门”事件随着曲折的逃难历程,渐渐进入高潮。
香港《大公报》27日刊文指出,普京的表态清楚向外界传递出三重信息:其一,纵然有华府的强硬施压,但两国间并无引渡协议,莫斯科不会交人;其二,美莫向俄泼脏水,俄从未与斯诺登合作,连斯抵达莫斯科“完全出乎意料”,指责俄帮助逃匿的说法是不值一驳的“废话”,是试图转移焦点的“垃圾”;其三,斯是自由人,何去何从由其自己选择,俄无意因此损害俄美关系,但若美执意施压,俄会奉陪到底。
文章还说,美国务卿克里紧急出面呼吁俄在“斯诺登事件”上保持冷静,称引渡问题本质上是法治问题,美并不想在此事件上与寻求对抗。字里行间不见了损害俄美关系的威胁。
台湾“中央社”表示,尽管双方口头上激烈交锋,莫斯科与华盛顿似乎都想控制斯诺登案对两国关系的损害。
香港《文汇报》援引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国际和平专家韦斯观点指出,斯诺登对俄而言只是过客,普京不想因此得罪美国;美国总统奥巴马预定9月访俄,美方也不会愿意就此事与俄翻脸。
但是该报还指出,普京巧妙地扇了奥巴马一巴掌。华府来势汹汹追缉斯诺登,结果碰着一鼻子灰,纵使国力远远抛离其他国家,却无法转化为外交力量。回顾过去数周美国要求引渡的手法,几乎清一色是依靠威吓。外交问题不是一味靠吓可解决,也不是纯粹考虑法律条文。华府不断嚷着斯诺登如何违法、拼命研究和拟订引渡文件,忽略了大国之间交手更是政治利益为最主要考虑。
斯诺登去向引关注
凤凰卫视分析指,普京以美俄之间没有引渡协议为由拒绝交出斯诺登,这是给美国的一个软钉子。但当前的情况是,普京总统虽然不软弱,但是显然也不想与美国对抗,所以不太会对斯诺登入境。
香港《文汇报》指出,斯诺登是因为被撤销护照,无法入境或购买机票离开,才被迫滞留机场3日。不过,外界普遍相信俄国不会是斯诺登“亡命之旅”的终点。
文章还说,斯诺登周一未有按预期登上前往古巴的俄航客机。分析指,由于美国事前已向多国施压不得收留他,他离开俄国的途径十分有限。
台湾“中央社”援引维基解密(WikiLeaks)相关人士的话表示,斯诺登可能被迫永久待在俄罗斯,因为华盛顿正在“恐吓”可能的中间国家。
其次,斯诺登逃往目的地还有冰岛、厄瓜多尔等选项,但有分析认为,美国对这些国家可能的施压都会成为斯诺登前往以上各地的不确定因素。
美国《世界日报》指出,斯诺登最后命运还在未定之天,但逃亡过程的戏剧性、全球媒体关注美国政府的“无力”时刻、莫名的快感和看美国出糗的心态,或属美国人该反思的问题。
对斯诺登事件的深层思考
新加坡《联合早报》27日指出,棱镜计划曝光后会如何演变,斯诺登最终命运怎样,都不可避免地涉及技术的发展如何影响人类文明。人类设计的制度和法律如何与技术互动,是前者控制后者并促进技术向良性发展,还是后者控制前者而让人类文明走向歧途。
文章说,棱镜计划体现的只是一边倒的非对称监督,不受监控的权力往往是腐败的根源外。
法国《欧洲时报》指出,国家安全局“棱镜”系统依据的是反恐法所赋予的模糊授权,其中的“政治正确性”很难掷地有声地接受公众评判,所以采取秘密操作的手法。
《世界日报》指出,斯诺登言行在美国多数民众眼中是叛国、伤害国家利益行为,不容于法律。但无可否认,他对个人自由和隐私权的坚持、对国家行为界限的理念,有很高的理想主义和道德色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