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6月28日(王艺霏)一根手杖,便是安全感的全部寄托。细碎的步伐伴着犹豫前行,在胆怯与不安中,紧握一根手杖便开始了体验盲人世界的“黑暗之旅”。
近日,包括记者在内的八人在视障导赏员的指引下,参加了香港“黑暗中对话”组织的盲人世界体验活动。“黑暗”的旅途中,世界统统变成了黑色,眼睛以外的其他感官尤其是听觉比以往更加活跃。
“嗒嗒”、“嗒嗒”,香港人熟悉的、过马路时的“声音信号”,成为过马路时唯一的指引。只能通过等候区的“嗒嗒”声节奏快慢,来判断过马路的时机。通过触摸不同垃圾桶口的形状,才可辩知垃圾桶的分类。
“最美的地方,就在于每个人的想象不同,每一次体验的感受都不一样。”“黑暗中对话”(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桓基表示,这种“黑暗之旅”可以为香港市民和外地游客提供独特的经历。过去三年时间里,已有20万人次参与。
菲利普(Philips)是三年前的第一批体验者之一。他说,第一次的体验对他冲击很大。身处“黑暗世界”,即便原本互不相识,也需要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自此,菲利普开始反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特别是对于亲情和友情的疏忽。他说,人不仅仅是个独立的个体,很多事情需要大家一起来面对。
“黑暗世界”声音即是“光明”
毫无光线、色彩可言的黑暗世界里,声音就是“光明”。“黑暗”的旅途中,当声音尤其是导赏员的声音减弱时,恐惧便由心而生。
“我每天都要用声音跟人沟通”。后天视障者、导赏员陈志刚(Alex),成了“黑暗之旅”过程中唯一的“明眼人”。在他的指引下,包括记者在内的八人方可顺利完成此次体验盲人世界的活动。
游客对其赞叹之时,陈志刚说,“做这份工作给到我最强烈的感受是,我是有能力的。黑暗的环境是我的主场,现在的这份工作告诉我什么是享受工作。”
包括陈志刚在内,全球有6000多名视障者正在这种“黑暗之旅”中,用自己的声音为游客带来“光明”、赢得社会的尊重,也为自己赚取生计。迄今,他们已为全球600多万人服务过。
所谓“黑暗中对话”源自德国。1988年,首家“黑暗中对话”体验馆在汉堡设立。迄今,至今已扩展至全球超过34个国家和地区、164个城市。香港“黑暗中对话”体验馆2010年开幕,为视障者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希望提高公众对残疾者的认识和包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