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建议,防蚊液和防晒乳最好不要同时涂抹本报记者 王蕊本报通讯员 宁建文 张颖颖 周丝韵
防晒乳+防蚊液=中毒?昨日,这条微博在网络上被热传。
到底是不是真的?转发时,不少网友都发出这样的疑问。也有网友感叹,这年月,涂个防晒霜和驱蚊液,也要冒着生命危险。
实际情况到底如何?
昨日,记者找到了这条视频:台北一位20岁的姑娘因为同时擦了防蚊液和防晒乳,不但皮肤严重过敏,还头晕目眩,赶紧去看医生。
她说,起初是双手又红又肿,之后大腿膝盖旁边更是严重。医师解释,一般防晒乳常见的成分是二苯甲酮,防蚊液主要成分则是DEET(我们常说的避蚊胺),具有神经毒性。一旦后者遇上前者的二苯甲酮,就会使后者避蚊胺的毒性更容易被皮肤吸收,其结果就是容易导致皮肤过敏,严重的还会导致神经中毒,使人头晕目眩。
医师建议,防蚊液和防晒乳最好还是不要同时涂抹,要是真的两种都要一起使用,间隔最起码要半小时,剂量也可以斟酌减量;一旦起疹子,绝对不要抓,应该赶紧把防蚊液和防晒乳全部洗掉,找医生治疗。
而网上还有种说法,说二苯甲酮让避蚊胺的毒量增加三倍,所以容易中毒。
杭州没出现类似“中毒”者
但过敏的患者在增多
防晒乳和防蚊液,属于女孩子夏季常用“装备”,怎么使用更安全?
钱报记者昨日请教了杭城几家大医院的皮肤科医生,还有专门研究化学的博士。
杭州市一医院、杭州市三医院及省中医院等,都是皮肤科就诊人数比较多的医院。昨日,三家医院的皮肤科医生表示,最近,因为各种皮肤过敏来看病的市民,比春天多3成。“蚊虫叮咬多了,而且夏天人出汗多,皮肤的毛病也多一些。”
杭州市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吴黎明告诉记者,门诊中,防晒乳与防蚊液各自引起过敏的,都有发生过。但目前为止,因为两种叠加使用造成严重过敏甚至中毒的,没碰到过。
浙大一院也是我省中毒急救与防治中心,关于通过皮肤或吸入有害物质中毒的情况,记者咨询了相关专家,专家说以前遇到过工人因为防护不当,吸入有毒物质的;普通人因为皮肤吸入中毒的,还没碰到过。
二苯甲酮是一种脂溶性物质,容易渗入皮肤,而如果叠加了避蚊胺,也会把避蚊胺带入皮肤,人体吸收避蚊胺的量就多了。
不过,省疾控中心理化所蔡增轩博士告诉记者,正规驱蚊剂产品一般用低毒的避蚊胺,只要在安全使用剂量内,不会造成人中毒的情况。
之所以台北这位姑娘两种物质叠加使用后会有如此严重的反应,医生推测,她很可能有过敏体质,否则一般人,不会这样严重,甚至中毒的。
那么一旦使用防晒乳或驱蚊液,出现局部的瘙痒、红疹、水泡等现象怎么办?杭州的医生建议,首先停掉过敏源,即停止使用你所用过的防晒乳或驱蚊液,若症状还没有解除,则应口服过敏药和使用炉甘石洗剂,再没有效果的话,就去医院进行输液或激素治疗。
吴黎明介绍说,防晒乳分为两种,物理性的和化学性的,物理性的防晒乳通过反射紫外线达到防晒的效果;化学性的防晒乳,则是通过吸收紫外线起到防晒的作用。两者相比,化学性的防晒乳易产生接触性过敏。
防晒乳的选用应根据皮肤类型,易过敏的人群最好使用物理性的防晒乳。外出防晒,应在涂防晒乳4小时后再进行补涂。小孩的皮肤比较敏感,但只要不过敏,也是可以使用防晒乳或防蚊液的,不必惊慌。
7月是杭州蚊子活动高峰
在户外,防蚊液更靠谱
杭州市疾控中心病媒防治所副所长孔庆鑫,是研究蚊子的达人。他告诉记者,杭州的蚊子,主要品种是库蚊,这种蚊子喜爱潮湿、温热、有小积水的环境。也就是说,刚出梅的杭州,气温回升,前几天的雨水还没干,最适合蚊子繁衍生息。
根据往年的经验,6、7月是杭州蚊子活跃的高峰期,等到盛夏持续又热又干的天气,蚊子反而又会少一点。所以,接下来的几天,蚊子要多了。杭州在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等不同环境中都设了蚊子监测点,监测每月蚊子数量的变化,同时用科学方法灭蚊。
到底选哪些驱蚊措施,大家最关心。每年都有层出不穷的驱蚊措施,防蚊液、蚊香、蚊帐都属于“老三样”了,新的还有驱蚊手环、驱蚊贴,甚至手机里的驱蚊软件。
哪些措施安全有效?
孔庆鑫说,要论安全有效,物理方法最好。纱窗、蚊帐,外出穿长衣裤,最靠谱。
可如果你到户外,又露着胳膊腿,就难免用到化学防蚊产品。在这些产品中,孔庆鑫认为,防蚊液是效果最明确的,除少量特殊敏感人群,只要用法正确,是安全的。“在野外环境中,如果不愿意被蚊子叮满身,合理用一点低毒但安全的防蚊液,是个好办法。”
本报记者 王蕊
本报通讯员 宁建文 张颖颖 周丝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