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7月2日电(记者王秋凤)“想当年,我们得请人吃饭喝酒,嘴皮子磨破了才能拉来客户,而现在,客户不请自来。”回想起二十多年来的工作经历,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西糖网”)总经理李伟春感慨万千。
严格地说,李伟春这二十年来的工作,并不算得是创业。不过,李伟春认为,二十年来,广西糖网从一家国有独资企业成功改制成股份制企业,从“温室里的花朵”变成今日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完全不亚于“第二次创业”。
广西糖网位于柳州,前身是1993年柳州市政府开办的广西食糖批发市场,是一家致力于“甜蜜食品”食糖流通的企业。不过,由于当时互联网在中国并未普及,尽管批发市场一成立即瞄准“食糖电子交易”目标,但公司只有局域网,跟外界联系十分困难,所以成立的前几年,广西食糖批发市场发展颇为缓慢。
1999年至2002年,电子商务在中国的萌芽为公司吹来了第一缕春风。广西食糖批发市场开始了真正的电脑报价,交易大厅也建立起来。但是,由于技术环境较差,依旧无法实现远程交易,所有交易商都必须从全国各地赶到公司的交易大厅交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交易大厅虽然看起来热闹,但实际上并不够高效”。李伟春说。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有力的“春风”接踵而来。
李伟春说,市场建立之初,糖业企业市场化改制并未完成,“对这些国有企业的厂长、负责人来说,公开交易模式挤压了他们的灰色寻租空间,因此对在糖网交易很抵触。每拉一个客户我们都要请客吃饭,嘴皮子都磨破了。”即便如此,公司每年的交易量也并不大,只有5万吨左右。不过,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糖业市场化改制完成后,效率成了制糖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广西糖网的高效、快捷、公开反而成了最受欢迎的销售模式。
市场经济直接推动了广西食糖批发市场自身的发展。2003年,广西食糖批发市场实行了股权结构改造,改组为广西糖网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由原来的国有企业变成了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股份制的优势很明显,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都没有绝对控股,不再有一股独大的问题出现,决策更为科学。同时,员工成了股东,公司也更团结。”李伟春说。
改制后的广西糖网实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并于2004年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改造专项资金拨款400万元,公司设备不断升级,几乎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也逐渐建立起来。
从此,糖网实现了全程网上交易,客户只需要在自己的办公室轻点鼠标,就可以完成交易、物流配送等一系列流程,客户再也不需要来“菜市场一样的交易大厅”了。而新客户只需网上注册,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即可成为交易会员,客户“不请自来”,昔日“请客吃饭磨嘴皮子拉客户”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
如今,每年通过广西糖网实现的食糖交易量占到了全国食糖交易总量的1/3,“柳州价”已经成为国内食糖现货指导价。
“二十年,我们见证了我国经济改革的进程。我相信,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参与和见证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未来,李伟春信心满满。
作者:王秋凤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