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甘孜州儿童福利院的孤儿呷绒友珍也许做梦也没想到,在自己15岁时能拥有一位妈妈。尽管这位妈妈和她没有血缘关系,但她得到的关怀也许并不比“亲妈妈”少。而在甘孜州,像呷绒友珍这样的孤儿有3011名,从去年开始他们都有了爸爸、妈妈。
除了为孤儿找亲人,从2012年开始,甘孜州5万余名公职人员还与20余万农牧民认亲结对,如今,几乎每一位农牧民都有了“干部”亲戚,“有困难,找亲戚”成了不少甘孜人的新口头禅。
孤儿也有爸爸妈妈
今年6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甘孜州康定县的甘孜州儿童福利院,正值休息的时候,孩子们大多在操场上嬉戏。
呷绒友珍今年16岁,刚刚初中毕业的她有些内向。通过结对认亲,从小失去父母的她在去年有了一位妈妈在共青团甘孜州委工作的洛绒拉珍。
“没想到我能有妈妈。”呷绒友珍说,去年年中,当她第一次和洛绒拉珍见面时,因为害怕,她几乎说不出一句话,只能低着头。而从那以后,洛绒拉珍时不时都会来福利院看她,渐渐地,呷绒友珍对洛绒拉珍敞开了心门。
“第一次和妈妈去了快餐店,第一次逛超市,第一次一家人吃团年饭。”呷绒友珍说,她和妈妈一起,经历了不少人生中的第一次。
如今,经过一年多的相处,呷绒友珍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位妈妈,“现在隔几天就想她来看看我。”
天路起点的青年旅社
甘孜州雅江县河口镇麻格宗村被许多人称作天路的起点,一块并不起眼、写有阿志玛青年旅社的招牌竖立在村口,旅社的老板就叫阿志玛,一个土生土长的康巴汉子。
2008年,麻格宗村的村民都还在靠种地、伐木和拣虫草勉强维持生活,阿志玛在两位旅客的建议下将自家的住宅改建成旅社。最初几年的生意并不理想。2012年,甘孜州开展结对认亲后,阿志玛也有了自己的干部亲戚:在河口镇纪委工作的林进。在林进和当地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阿志玛的旅社越来越“正规”,名气也越来越大,如今,在驴友圈子里,他的旅社已经成了金字招牌。
“2012年一年接待了5000多人,一晚上毛收入都是1000多元。”相比之前年收入不到3000元的生活,如今的阿志玛已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在他和当地政府的带动和指导下,麻格宗村如今已建起了10家村民旅社,每年有接近2万游客都会选择在这里留宿。
“有困难,找亲戚”
在乡城县青德乡仲德村,56岁的沙斗则仁今年搬进了新家,一家5口从之前连窗户都没有的旧居住进了干净敞亮的2层藏寨。
资金由当地政府和干部亲戚帮忙筹集,建房的木料是村里人捐赠,修建也是村民免费帮忙,这样的好事似乎确实让人无法相信,但它却真实地发生在了沙斗则仁身上。
在甘孜州,和呷绒友珍、阿志玛、沙斗则仁有类似经历的居民还有很多。据了解,甘孜州全州5万余名公职人员与20余万居民认亲结对,“走亲戚”113万余次,落实慰问金和物资折合4146.65万元,解决困难30781件,办结群众诉求2206个,调处矛盾纠纷5747起。“有困难,找亲戚。”沙斗则仁的这句话现在已经成为不少甘孜州群众的心声。 华西都市报记者熊浩然
作者:熊浩然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