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江巴斯哨所:戍防官兵把石头山打造成“花果山”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 [江巴斯哨所:戍防官兵把石头山打造成“花果山”]
  新华网新疆博乐7月3日电(记者贾启龙)中哈边境上的江巴斯哨所,位于阿拉套山深腹。环哨所向外延伸50公里,尽是连绵不断的戈壁荒山。“参观一下我们的花果山吧。”一迈进哨所,指导员东宏兴就向记者发出热情邀请。

  江巴斯哨所的“花果山”,位于营区一侧,仰目望去,满山遍野是巨石,山腰至山脚下,生长着稀疏的白杨、苹果等树木。

  “花果山”原本无名,整座由巨石相积而成的山上,有两棵野生小白杨顽强地扎根于其间。于是,官兵决定在这满是石头的荒山上凿坑、栽树。

  十字镐、钢钎、铁锤,所有能凿坑的工具都派上了用场。一个一米宽的石洞,需要一个班的官兵挖一整天。

  坑刨好了,树种上了,因半山腰无泉可引,凿开的石坑又难以蓄水,为了给树苗浇水,官兵们将化肥尿素袋捆绑于树干,再将水灌入袋中,底部扎若干小孔,让水流慢慢地滴透树根。每隔一天,官兵就背着水袋为树苗浇水。

  “改造"花果山",只是我们江巴斯哨所一代代戍防官兵战天斗地精神的一个缩影。这片不大的绿洲,确实花费了官兵不小的代价。”东宏兴说。

  江巴斯,哈萨克语意为“羊胯骨”,即水草丰盛的地方。但起初的这里,并不像词汇描述的那样美丽。

  哨所处在深山沟中,极其缺水,种树特别难。尽管有条山泉穿过营区,可近两年,由于地下水位不断沉降,泉水流到哨所时已变得相当孱弱。夏天断流,已是常事。

  水本就稀缺,而营区又是像漏斗一样的沙石地,很难蓄水。每次浇树,坑里的水很快就会漏光。无奈之下,官兵顺着成行的树林,铺开一条长塑料布,将渠水引至其上,借水势逐棵浇灌。

  然而,就在这个缺水的山沟里,戍防官兵硬是种出一条300米长的林带。哨所自此变成了戈壁滩上的绿洲。

  官兵们在林带里或套种果树,或饲养家禽,或开挖渔塘。闲暇之余,官兵或垂钓,或游乐,好不惬意。尤其入秋之后,成筐的苹果、成群的鸡鸭被送上餐桌来改善官兵生活。

  除了美化营院外,成片的绿林还成了戈壁荒漠的防风卫士。每次起风时,哨所内外就是两个不同世界。林带还发挥着固守水土的作用。江巴斯哨所四面环山,过去,每逢雨季,泥流夹杂着山上大片碎石倾泻而下,营区一片狼藉。如今,即便暴雨过后,也看不到往日杂乱无章的景象。

  “尽管哨所营区已植树近万棵,但与园林式营区相差甚远。”连长陈明钟介绍,“下一步,我们哨所将在不断探索复杂地貌、先进种植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扩展林带。”

  此举极难。除了缺水,哨所营区里的土质肥力过低也是树苗难以成长的一个主要原因。前些年,哨所的官兵们也尝试着将林带向外延伸,并专门挑选皮实的榆树进行种植。不料,幼苗成活率还不足四分之一。

  为了改善土质,哨所官兵从200余公里外的卡咎河哨所拉来了黑土和羊粪,对沙质地进行了大面积置换,肥力得到极大改善。长势较慢的白桦树、榆树如今也已枝繁叶茂。

  “相信若干年后,无名山一定会变成一座名副其实的"花果山"。”望着营区成片葱郁的林带,陈明钟眼中充满着憧憬。

  作者:贾启龙
news.sohu.com false 新华网 https://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7/03/c_116392475.htm report 1432 新华网新疆博乐7月3日电(记者贾启龙)中哈边境上的江巴斯哨所,位于阿拉套山深腹。环哨所向外延伸50公里,尽是连绵不断的戈壁荒山。“参观一下我们的花果山吧。”一迈
广告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广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