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吾金左二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与学生合影 /通讯员 刘畅
晨报记者 林颖颖
作为我国哲学界首位长江特聘教授、两个全国重点学科研究基地的领衔人、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俞吾金在学术圈内已声名赫赫。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还是1993年轰动全国的“狮城舌战”复旦辩论队总教头。
近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俞吾金教授入选2013年度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今年8月,又恰逢“狮城舌战”20周年。晨报记者昨天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他几次强调了自己作为复旦一名普通教师的身份,对当年那段舌战风云轻描淡写。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俞吾金才低调透露:今年8月,当年的四大辩手或重聚复旦。
参与召集训练比赛全过程
1993年8月在新加坡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上,复旦大学队四名辩手姜丰、季翔、严嘉、蒋昌建亮相,舌战群儒,连克三城,举世轰动。这四名复旦青年成为当时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至今仍是“70后”、“80后”一段共同的青春记忆。俞吾金是当年这场舌战风云的幕后英雄之一。作为教练兼领队,俞吾金参与了复旦辩论“梦之队”的召集、训练和比赛的整个过程。昨天,俞吾金向记者回忆了其中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1993年3月,复旦大学接到通知,参加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俞吾金受命担任辩论队的教练及领队。同时,招募辩手的消息也在静谧的复旦园激起热情。“有108名同学报了名,我们经过一轮轮筛选,最后剩下6个人。”又经过1个多月的训练,最终确认了4名主力和两名替补队员的阵容,并接受严格训练。“先后请了30多位教授为辩手们做了50多场讲座,各个学科内容都囊括进去了。”8月,俞吾金带着4名辩手奔赴新加坡,一周舌战,终于捧回冠军队和最佳辩手两座奖杯。
到今年8月,“狮城舌战”将整整走过20年,当年的辩手已经各奔前程。俞吾金向记者透露,今年8月,复旦辩论队将重回母校聚首,“我建议每位队员写一篇文章,记录下20年来的所思所感”。
课堂上才是真正的自己
“狮城舌战”载誉回国时,很多人劝俞吾金,趁热打铁多写几本辩论辅导书,甚至开几个辅导班,肯定赚钱。但俞吾金没有动心,依旧选择回到他最爱的课堂,他觉得那才是真正的自己。
数年来,俞吾金坚持每个学期为本科生开课:一门是《哲学导论》,另一门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精读》。课程名称有些艰深,但俞老师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颇受学生欢迎。
复旦英语专业2010级学生华沁欣说:“有一次,俞老师写了一句话:"张三是李四的粉丝",问我们:这句话对不对?大家面面相觑。俞老师解释道:英语单词"fan"的复数是"fans",而汉语中的"粉丝"正是"fans"的谐音,张三在人称上却是单数。因此不能说"张三是李四的粉丝",而应该说"张三是李四的粉",或者"张三是李四的粉丝之一"。随后,俞老师又从哲学角度说: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熟知非真知"。也就是说,你熟悉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你真正知道的东西。”这堂课给华沁欣留下深刻印象。
要选上俞老师的课并不容易,因为课一开出来,马上就满。为此还有学生私下里跟他“打招呼”:“俞老师,我前面几年都没选上你的课,再过一年就毕业了……”这样的招呼打得多了,俞吾金就会与教务处联系,换大教室。但是,即便如此,每次大教室的地板上仍然坐了许多抢不到座位的学生。
马上就要过暑假了,忙碌了一个学期,是不是该休息一下?对此,俞吾金笑着摇摇头,因为每年的暑假,他都排满了工作。“一半的时间来做科研,另一半留给学生。”“放假了,有一些同学没有回去,如果他们需要讨论学术问题,我就有义务提供帮助,导师的存在就是为了学生。”
作者:林颖颖来源新闻晨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