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鸣/画 |
羊城晚报记者 何裕华
实习生 王妍璨
当陌生人来电报忧,你会否选择相信?近日,武汉某职校毕业生池某回校玩水时溺水失踪,7月1日凌晨,池某尸体被打捞上岸后,其同学给池父以及其多位亲戚连打了56通电话,都被认作“恶作剧”和“骗子”,以致池某亲人未能第一时间到达案发现场认领尸首。该新闻被大量网络媒体转载,也引来热议。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认为,这恰是社会信任度下降的体现。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就此话题在广州做了一次调查,受访者表示,第一反应都不相信,而且,其中六成人更亲历诈骗。
第一反应是怀疑
6月2日,羊城晚报记者就“您是否相信陌生来电报忧”对20名广州市民进行了随机调查。几乎所有受访者第一反应都是:“肯定会怀疑啊”,“怎么可能相信”。然而,在受访者中,有85%的人表示会进一步询问具体情况,并打电话向“遇害者”本人或者相关人员核实情况。15%的人则直接告诉记者,“看到是陌生号码就直接挂断电话”。
若确认情况后,有四成受访者选择立即赶赴现场查看情况,但大部分人还是表示会“先找附近的熟人或者亲戚单位的人去看看”,并认为这是比较保险的做法。此外,有三成受访者认为,这种情况还是应该由警方或者院方这样的公信部门来通知,由儿子的同学来通知也不太妥当,的确是有点难相信。
六成人亲历诈骗
在“微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之所以不相信陌生来电,是因为受访者都直接或间接地遇到过陌生短信、电话诈骗。其中,六成受访者表示曾收到形形色色的不同诈骗信息,不过,没有一人表示曾上当受骗,但都“听过周围人遇到诈骗情况”,“在新闻媒体中也经常看到类似受骗案例”。
因此,受访者普遍认为,现在社会上诈骗盛行,接到类似的陌生电话作出不信任反应是很正常的。但他们也强调,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提到金钱需求的话,群众还是会相信。在校博士生韩先生向记者回忆道,有一次他同学喝醉了倒在公交车上,是公交车司机打电话给他,让其把同学接回去的,所以他认为只要谨慎些也是可以信的。
何裕华、王妍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