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抗战老兵,民间已持续多年,近日,有媒体刊登民政部答复人大代表关于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社会福利保障政策的有关意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民政部7月3日夜间发表声明,重申针对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此消息曝光后,受到不少民间公益人士的赞许。
民政部的此番表态,是对人大代表提案的回应。此前,慈善机构和公益人士对此做了大量工作,关爱老兵行动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公益行动,一度吸引了影视创作者的注意,远征军题材影视剧呈现的历史片段,以及相关当事人的口述历史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今人的亏欠心理。此群体的人生经历,他们的生活现状,就此成为受到舆论热议的公共话题,而对幸存者给予优抚和相应的荣誉,成了民间努力的目标。
优抚政策的出台,既是对民间多年的持续努力的回应,也是鉴于公共体恤的长期空白。民众对其不吝赞誉,一方面是物质层面的优抚,为国家做出奉献的部分幸存者,至今生活得不到保障,这样的体恤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另外一方面是行为背后的抽象价值,即通过优抚政策的落实肯定这个群体对于国家的奉献。当年国民党领导下的正面抗战,其作用不可忽视,而就整个战局而言,无论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参与抗战的人可能站在不同的旗帜下,却都是围绕民族存亡这一宏大主题。时至今日,在重大纪念日,国家领导人鲜明地肯定其功绩。这样的表态反映了执政党实事求是的态度,其意义不容忽视,然而,时隔久远,对于那些幸存的国民党老兵来说,他们或许不再迷恋当年的英勇作为,将这样的表态转变为相应的待遇,才是他们的迫切所需。
如此不难理解,有媒体人感叹称“这是了不起的一次实事求是的进步”。尽管姗姗来迟,但已是弥足珍贵的进步。从国家领导人宏观的事实认定,到微观的优抚政策落实,“实事求是”理念在不同层面得以彰显。相对而言,民政等政府部门的作为更值得期待,落实优抚政策,并通过实际行动赋予国民党老兵以荣誉,它意味着,过去各级政府颇为普遍的对此群体的谨慎与顾虑有望散去,这将为还原历史事实,以及社会客观认识此群体的价值,提供条件。
有很多网友提到此前陕西批准6名抗战牺牲的国民党军人为烈士,批复文件称6人为“同志”,当时民政部表态说,政府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对外不作宣传。这样一种处理方式值得回味,为何政府在面对这个群体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尴尬?抗战已过去半个多世纪,当年血战沙场的国民党老兵已是耄耋,民政部的此番表态中提到建议政府在重大节假日慰问原国民党抗战老兵,意味着除了物质层面的优抚,还要强调相应荣誉赋予。就此亦可顺带发问:政府层面的此番作为,能否以更公开的方式付诸实施?(南方都市报社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