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商务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八届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暨金陵会议中心开幕。和往年相比,本届跨采会在议程设置、展会展览等方面简化形式、突出务实,堪称“小而精、简而新”。研讨会上提出的应对电子商务冲击等观点更为值得关注。 实习生 邢玉芳 扬子晚报记者 薛蓓
开幕式很简洁:取消晚宴、与研讨会合一
“去年有一个开幕晚宴,今年没有了,我觉得这样更好,省事、效率高”,昨天采访中,参会的一位企业人士告诉扬子晚报记者。
省商务厅也介绍:本届跨采会切实贯彻落实中央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的要求。记者发现,去年跨采会在展会前一晚举行了开幕晚宴,但今年开幕式却相当简洁,与昨天早上的研讨会“二合一”。优质供应商发布会也与对接会相结合。形式简约,但内容丰富,流通产业发展研讨会、联合国采购说明及对接会等,均是首次举办。在两天时间里将为供采双方提供各类研讨会、对接会、专场发布会等多个平台。
这次展览展示面积与上届跨采会相比也有所减少,反而增加了采购对接场地面积,体现务实。记者在展览馆内走了几圈发现,来自14个省区市的供应商们充分利用会展空间,展位设计精简实用,实物摆设丰富,比如有对绿色有机食品等的详细介绍,便于采购供应商参观交流,苏宁云商还在现场设了iPad,提供现场查询了解电商平台的渠道。
外商提建议:中国企业为何从来不说“NO”
在昨天的流通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德国联邦采购与物流协会中国区总经理安东·必志指出,很多德国制造企业搬来了中国,需要对本地化采购。而他认为,中德企业在采购交流方面还有语言、文化、教育上的障碍。“比如,德国的工程师相信:中国供应商如果有什么不明确的地方会问,但是中国供应商却认为:德国的工程师已经明确要做什么了,提问就会使对方没面子”。他表示,很多中国企业从来不说“no”而选择说“没问题”。
安东指出,中国拥有最大的市场、数量众多的企业并且运能高,但是,还有很多企业与买家接触无门。本届跨采会在促进中德双方的交流,打造本土流通企业进入国际采购的重要渠道,为流通企业的国际化创造条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期待过硬的质量、具有竞争力的价格、透明公开沟通”,他说,采购中除了要求供应商提供ISO认证,还要有更多满足国际通行准则的合规要求,包括道德准则、行为准则。
大家都说“触电”:今后“网上跨采会”助推流通现代化
昨天的论坛中,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刘志彪教授指出,扩大内需并不反全球化,相反,是全球化的一种高级形式。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认为,今年理性、实惠、节俭的消费文化和中档消费品将成主流。
电子商务尤为热点。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认为,新一轮发展中不能忽视把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时代新的零售形式。实体店面全面转型为互联网业态,传统店面嫁接互联网应用,零售企业解决线上线下融合,这有可能成为未来电子商务主流形式。如互联网可以提供店面的地图导引;电子商务还可以提供便利服务,送货上门,成为老年消费者的“保姆店”。
“据第三方监测,2012年零售市场整体呈增长放缓趋势,但零售总额中电商的占比在快速递增”,百思买全球高级副总裁、江苏五星电器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周猛表示,是否触“电”已经不是一个问题,无论是本土还是国际企业都在试图攻克如何发展好电商这一课题。单纯的实体店零售企业和只有线上业务的电商可以考虑结成战略联盟,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模式完成行业互补。
记者还了解到,以电子商务技术助推流通升级,成为今年跨采会转型升级的一大亮点,今后将在助推流通业现代化的同时,逐步打造网上跨采会平台。
作者:邢玉芳 薛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