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身材,面孔黝黑,肌肉紧绷的胳膊,结实有力。楚金勇往你面前一站,笑容灿烂,一脸阳光。
几分钟功夫,他套上连身潜水服,戴上防毒面具般的氧气面罩,脚蹬长长的鸭蹼鞋,身后连接起一条四五十米长、红绿黄黑相间的“脐带”,这套四五十斤重的行头,把楚金勇变成了一个看不到面容的“蛙人”。
接下来,他站在一个吊笼中,慢慢沉下去,到达十几米深的海底,然后“扑通”一声从吊笼跃入水中,无边的大海立刻将他包围,楚金勇开始了海底蛙人的水下作业。
34岁的楚金勇是中国海油工程维修公司潜水作业部潜水二队班长。在湖北农村长大的楚金勇一身好水性,在海军潜水部队服役8年,更是练就了一身硬功夫。2005年12月,从部队退伍,来到海油工程成为一名蛙人,面对各式各样的现代化专业设备,楚金勇暗暗对自己说:一切要从零开始了。
作为中国海油的一个特殊群体,蛙人是建设海上石油平台必不可少的职业。水下设备安装、焊接都需要蛙人潜入几十米深的水下,亲自动手完成。庞大的海上钻井平台要在波涛起伏的海面上稳如泰山,哪怕一个螺栓都马虎不得,而蛙人要像“海底保姆”一样,不时潜入水中为这个“海上巨人”进行日常的保养和维护。
提起潜水,或许人们脑海中会浮现水草摇曳、鱼儿潜游的浪漫景象。而蛙人楚金勇面对的海底世界,则危机四伏,充满凶险。
膨胀弯安装是海洋石油工程水下最复杂的施工作业。2006年2月,楚金勇随师傅晁春强参加曹妃甸二期海管膨胀弯法兰安装施工。首次出海,金勇跃跃欲试,晁师傅的一句话点醒了他:潜水员在水下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也是充满风险的,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
“到达海底立管法兰”、“下放法兰测量仪”、“固定好法兰测量仪”……随着一套果断、利索的标准动作,楚金勇漂亮地完成了首次膨胀弯法兰安装作业。当他如蛟龙般跃出水面时,看到了师傅脸上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走出首次潜水成功的喜悦,楚金勇并不轻松。这天晚上,他写工作笔记时,发现熟练的潜水员安装法兰测量仪只要30分钟,而他整整用了50分钟。这让不服输的楚金勇憋了一股劲儿。
风里来,浪里去,经过三年多磨砺,楚金勇组织完成了多次重大项目的实施,迅速从一名潜水新兵成长为潜水专业现场组织者,并一跃成为海油工程最年轻的空气潜水监督。
虽然“蛙人”是个高风险的职业,但在楚金勇看来,风险是可以被人控制的,前期工作做得越充足,保险系数越高。为此,每次下水前,他都把施工方案和工程图纸琢磨个透,像师傅说的那样“不是把一摞资料放在桌子上,而是装在大脑里”。面对水底险情和复杂局面,更需要“智勇双全”。楚金勇和他的蛙人团队,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智谋,接受了一次又一次全新的挑战。
2011年1月,惠州华德管线改迁项目首次要在水底悬空1.5米高度的管线上安装干式舱群,三个自重达60吨的干式舱体积庞大,作业面窄小,稍有不慎,物损人伤,后果不堪设想。
深不可测的海底,四周一片静寂,只有楚金勇的氧气面罩呼出一串串气泡。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守在监听电话前的晁师傅不见动静,有些着急:“小楚,该出水了!”“师傅,再给我20分钟!”“我还能坚持20分钟!”
楚金勇围着巨大的干式舱,小心腾挪。4个20分钟过去了,控制室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终于,瞅准一个最佳时机,楚金勇一剑封喉,把干式舱牢牢地稳固住。
海平面上,楚金勇露出头盔,被搀扶着踏上甲板时,几乎虚脱。楚金勇和他的团队创造了在施工原油管线不停输的情况下,成功安装干式舱的纪录,创造了中国海油蛙人的传奇。
与海面上的作业不同,水下作业海底管线交错、海况复杂,多人作业易交缠碰撞,通常只能单兵作战,因此蛙人被称作“孤胆英雄”。
2009年12月,楚金勇接受了渤中25-1单点安装的潜水任务。深冬的渤海,浮冰如脱缰的野马四处漂移。面对肆虐的浮冰,楚金勇镇定下来,根据浮冰大小和风向水流,制定出一套应急预案和保障措施。
渤海水质混浊,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为了真实感受漆黑寒冷的水下作业环境,楚金勇用布条蒙住双眼,模拟水下作业程序和操作要点。
楚金勇站在甲板上,任北风肆虐。而当时正是除夕,万家团圆。楚金勇穿着厚重的潜水服,在夜色中,无声地潜入几十米深的水下,在交叉纵横的管线间穿梭作业,最终出色完成了复杂的单点施工。
潜回水面,他刚踏上甲板,同事们端上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笑着说:“这是第一盘,我们可没偷吃!”那一刻,这位往日刚毅硬朗的汉子,也不禁热泪盈眶。
楚金勇每年平均出海260天,已连续在海上度过5个春节。潜水作业部副经理于春涛说:“海油蛙人注定与大海为伴,我们与大海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多得多。而这些年轻的海底蛙人,能表达对家人愧疚之情的,就是多给老爹老娘打电话,回家时多哄哄孩子、多帮老婆做做饭。”
与风浪博击,与大海共舞,让楚金勇有了更多人生感悟:“无论什么时候,人都不能被自己打败。”
作者:崔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