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7月6日电(记者 李鹏翔 李劲峰 吴植)武汉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龙正才最近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因为他在直播的电视问政节目中公开坦诚自己也曾公车私用,但承诺带头治理好当地官员公车私用的问题。
自2011年以来,武汉市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现象,掀起“治庸问责”风暴。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电视问政一年举办两次,通过短片曝光问题、观众提问打分、官员回答承诺、事后整改问责等流程,让公众能够直接监督政府官员的工作。
电视问政一出台便得到公众欢迎。据负责节目直播的武汉电视台统计,电视问政开播至今,每期节目收视率平均比同时段播出的热门电视剧高出两到三倍。
近年,除湖北武汉外,江苏南京、湖南郴州、宁夏银川等地也纷纷推出电视问政,让政府官员直面群众和媒体提问,接受社会公众评议。人们普遍认为,电视问政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让干部更加勤政,让政府效能提速,也让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在上月底以“落实责任、教育惠民”为主题的湖北电视问政活动上,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坦言,电视问政表明,我们的工作作风和方式,与老百姓的期望还存在差距。但电视问政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和警示教育的机会,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我们加大力度实现工作作风转变。
名为“坏小子游击队”的网友说,“我觉得有了这个平台,咱老百姓也有说话的地方了。”网友“豌豆感同身受”说,“媒体问政增加了政府官员和老百姓直接沟通的新渠道,希望这个平台越办越好,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社会上获得许多叫好声的同时,电视问政也引来异议。不少人认为,一些电视问政节目“问政容易,问责难”。甚至有人评论说,电视问政还停留于“让官员出丑、让公众过瘾”的“电视秀”范畴。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说,电视问政对官员的监督,其核心还是通过媒体曝光后,由上级领导对下级问责,而且电视节目投入成本非常高,难以常态化,“电视问政就像武汉的鸭脖子,吃着麻辣,嚼着有劲,但不能天天当饭吃”。
一直力挺电视问政,并多次前往现场为工作人员打气的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认为,电视问政不应只是一个节目,而是揭露问题、检查工作、考核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平台,“让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常怀敬畏之心”。
据介绍,仅去年底的一场电视问政曝光政务中心挂号难、工业园区假招商、市容环境脏乱差等50多个问题,武汉市就有14名官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此外,武汉市还明确官员电视问政情况将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武汉电视台一位负责人说,我们的电视问政还处于较浅的层次,不仅问政的频率次数有限,而且问政的内容与尺度也有某些限制,目前还只能做到“动皮毛而不伤筋骨”。
“电视问政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在监督政府官员上能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但在激发公众参与政治、监督政府的积极性上,成效是有目共睹。”这位负责人说。
对于电视问政的效果,不少民众也有自己较为理性的认识。曾在电视问政上现场为官员打分的武汉市民胡先生说,虽然大家都明白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几次电视问政就能解决,但至少我们知道,有问题也可通过电视问政等方式发问,让官员知道社会在盯着他们的工作进展。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尚重生认为,中国普通民众一般很难见到政府部门“一把手”,电视问政能让官员在直播节目中,接受现场观众的盘问与打分,这对于中国民众监督政府官员而言无疑是一大进步,“中国式民主也需要这种尝试与探索,在循序渐进中不断铺开”。
作者:李鹏翔 李劲峰 吴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