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政情
回顾政情,点评政策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周貌似并不相干,但其实有内在关联的3则新闻:其中东莞政界最为关注的一则新闻是吴湛辉案关键人物刘巨浪受审,涉案金额3200万,这可能是全国涉案金额最大“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第二则是“专业谏言户”利增威再次致信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力促塘厦镇的一座停工了近三年的烂尾桥复工;第三则是万江墟社区以“开发商承诺的管理费没交,新迁入户口会增加社区管理负担”为由,拒绝新莞人海先生落户。
三者的交集在于“影响力”。有的人利用影响力利己,如吴湛辉利用所居职位的影响力为己牟利;有人利用影响力利人,如利增威利用与市委书记的交情为塘厦镇隔水村的村民做了件实事;而也有人利用影响力损人利己,如万江墟社区居委会为了让新莞人倒逼开发商缴纳管理费,不惜利用自己职能的影响力拒绝新莞人入户。
这三个新闻事件,无论是利用影响力来行善还是行恶,都在尖刻地讽刺着制度的无力。越是文明法治的社会,其政府官员的“个人影响力”就应该越弱。社会活动及政府行为,都应遵循相应的制度来进行,个人的影响力不应凌驾于制度和规则之上。如塘厦镇的烂尾桥工程,停工近3年都无法复工,而在市委书记开金口之后,3个月就搞定了。结果虽然让人欣慰,但却暴露了此前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同时揭示“利用影响力办事”是当下效率最高的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
让制度回归刚性,让官员的个人影响力弱化,这才是正常的政治生态。当然,前提是制度应该是完善的。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在很多政界场合,讨论重大问题的时候,往往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希望市领导重视,亲手抓”。让政府崇尚制度和规则,道路还很漫长。
南都记者 严铧
作者:严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