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8日电(记者 李云路 李鲲)巴克莱银行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可能在未来三年经历暂时性硬着陆,季度增长率可能会跌至3%。此报告一出,舆论哗然。此间接受采访的经济学者表示,跌至3%的说法并不成立,中国经济平稳运行格局未变,硬着陆可能性很小。
“1-5月中国投资增长20.4%,4-5月消费增长12.9%,市场需求总体在上升,没有发生硬着陆的土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一般而言,所谓经济硬着陆,是指实行的政策过紧,导致失业增加,经济下滑速度过快的现象。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关于硬着陆从来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指标,它是个相对概念,不同经济体应有不同标准。“就目前中国经济状况而言,只要增速不低于7%,就业就不会受到特别大的影响。”他说。
“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速为7.7%,二季度肯定也在7%以上,要使全年跌破7%,下半年的增速就要降到6.5%以下,这是不可能的。”连平表示,中国经济不存在急剧下降的动力,因而不会出现所谓的硬着陆。
此间接受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仍具有充足的内生增长动力。
动力之一,中国消费群体庞大,工资增速总体上超过GDP增速,再加上社保体系的不断完善,消费能力完全可以保证。动力之二,虽然中国的投资近几年大幅增长,但人均投资余额很低,这表明中国投资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动力之三,由于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中国在制造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增长潜力。
对于一直处在低位的进出口增幅,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虽然世界贸易摩擦在增加,但欧美经济正在恢复,市场需求正在上升,预计明年美国GDP增速会达到3%-4%,这些都有利于中国出口的稳步回升。
其实,预测或忧心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声音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一直“形影相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出台了一揽子计划刺激经济,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如今,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方针不动摇的前提下,中国经济正在努力“跳出”旧的增长模式,增速放缓有利于经济结构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已是中国社会从官方到民间的普遍共识。
“今年中央政府没有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迹象,而是采取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去除经济增长中的泡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说。
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结构性改革为特点巴克莱银行这样概括中国新一届政府的经济政策。
张立群指出,在这一政策框架内,中国已经开始从四方面着手开拓经济增长空间。
首先,加快启动高品质的城镇化,完善配套设施,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其次,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第三,规范破产制度,关闭没有效益的企业,实现优胜劣汰;第四,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就业,同时以社会政策托底,为下岗职工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
张立群建议,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实现经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还必须采取一些短期措施防止经济下滑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更多的投入,保证重大建设项目按期完工,使房地产销售保持平稳,使百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稳定人民币汇率、保证出口等。
“硬着陆仍属于80年前凯恩斯经济学的范畴。随着旧产业革命的结束,市场运行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中国应该跳出"硬着陆风险"的思维限制,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待经济的合理放缓,沿着新的增长路径走下去。”丁元竹说。
作者:李云路 李鲲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