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刘文典,是一代文史大家,也是安徽大学的校长。当时因为学生“闹事”,蒋介石召见他。两人言语冲突。有一个版本说,是蒋介石先打了刘两记耳光。刘还以一脚,被关进监狱七天。最后在各界声援下,蒋介石放了人。
大学校长踢人,那自然是不对的,但刘文典作为大学校长的清高与桀骜,却不得不令人佩服。刘有一句名言:“大学不是衙门。”但时至今日,似乎大学以及校长的“官化”却更加严重了。
日前广东省召开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会上审议的文件中,有一个就是要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向高校综合性下放事权、人权、财权。其实高校办学自主,本是得到法规保障的题中应有之义,但现状却不容乐观。现在的本科高校校长都是副部级或正厅级干部,由中央或者省级部门任命。如校长的行政级别不变,人事权如何下放?当然,高校人事权也包括教职工的自由评聘等,但如果不从源头入手,改变校长的评聘机制,“大学像衙门”的局面难以彻底改变。
当年深大前校长章必功在校内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最终也只能止于学院一级,对于校级领导,以及“自己革自己的命”,他却无能为力。南科大校长朱清时高喊“取消高校行政级别”,但也有校长说,如果没了行政级别,大学地位更低,无法与政府沟通。呜呼,大学校长竟“屈尊”到必须靠一个行政级别立足,那是多可悲的事。
当然,时无刘文典,时无胡适、梅贻琦,这不是当代校长们的错,如果制度建设得好,不需要“踢腿”的校长,也不需要“烈士般”的校长,大学依然能保证自主。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既无良好的制度保障,也缺少“勇猛”的校长,大学衙门化才愈演愈烈。
其实本次省里的会议也提到,要认真制订高校章程。我认为只有法治和公开才是根本之道。比如港大近来遴选校长,先由校务委员会成立物色委员会和遴选委员会。遴选委员会11名成员,由校务委员会主席和另外两位校外成员,还有学院院长、教师、校友和学生等组成。遴选委员会大权在握,将议决一位最终候选人,推荐给校务委员会审议和委任。在财政安排上,香港有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介于香港政府和政府资助的8所主要大学之间,充当中介咨询机构,承担着对8所大学进行拨款及监管经费运用的职能。
现在内地高教改革的呼声已高,政府也表态将下放事权、人权、财权,这项工作有多艰巨?距离目标还有多远?其实对比下两地的高校就清楚了。
[态度指数]
黑色(反思)
指数:70
庄树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