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名校”垄断了巨大的教育资源,正在成为“财团”,有的利用公办教育资源大搞“分校”,有的甚至还涉足房地产,逼迫得许多“弱校”举步维艰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贾立君张丽娜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中学在打造“名校”和“名师”过程中,出现了系列变味的怪象,成为“应试教育”的强力推手,扰乱了正常的办学秩序,严重阻碍着素质教育的推行。
“名师”是这样“炼成的”
近年来,在异化了的教育理念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名师”趋之若鹜,生怕孩子进不了“名校”、遇不到“名师”。然而,有业内人士透露,当下不少“名师”是这样“炼成的”:
——生源定成败。一些学校设立“火箭班”,在百姓眼里凡是此类班级的老师便是“名师”。事实上,很多老师不是因“名”而教尖子班,而是因教了尖子班才“成名”。这些班级的学生成绩优秀,谁教他们谁成名。
——补课扬名声。补课越火爆的教师越容易“成名”,因在校外辅导班接触的人多,补课教师获得了广泛的自我推销的机会,加上广告叫得响,甚至平庸的教师也会在一夜之间被誉为“名师”。
——分数来助威。高考、中考成绩公布后,教育局和学校往往会张榜渲染,因一次成绩而“成名”的教师不在少数。很少有人分析成绩背后的缘由,多数人只是看表象,学生考试分数决定教师地位已成普遍现象。
“说穿了,现在想成为‘名师’很容易,要么多带尖子班,要么多办补习班,要么大肆做宣传。”呼和浩特市一位“名校”校长坦言,许多勤勤恳恳育人教书的好老师却难以“成名”,如今许多“名师”的教学“法宝”是“题海战术”,他们无论是在校内授课还是在校外补课,都要给学生布置海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写内容雷同的作业。
“前些年的名师都是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自己积累编写一套习题集,按教学进度给学生留作业。”一位校长说,如今五花八门的教辅材料层出不穷,老师们不再研究教科书,主要靠信手拈来的“题库”给学生布置海量作业,“老师很轻松,孩子遭大罪”。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育的真谛在于老师的人格感召与真知的传承。”这位校长说,最可恶的是个别“名师”上课“留一手”、课外反复补,下课留习题、课堂对答案。
目前,不少“名师”已染上“补课瘾”。有的在补习班里讲新课,有的甚至在考试前为补课生“猜题”以“提分”,逼迫更多的学生前来补课。在内蒙古的一些中心城市,校外补习班一节课收取每位学生100元至200元费用的现象并不鲜见。有业内人士透露,不少“名师”一年的补课收入就“能买一套房子”。
教育专家认为,上述“名师”现象严重扰乱了教育秩序,败坏了师德形象,同时,助推了“择校热”,摧残了学生健康,加重了家长经济负担;一旦均衡生源、平行分班,这些“名师”便会大现“原形”。
“名校”搞垄断“弱校”生存难
眼下,正值新学年到来之前,很多家长已在为孩子上小学、升初中“跑关系”、“走后门”,“择校热”又在升温。
“没人、没钱,连片区内的学校都保证不了,真是愁死人了。”内蒙古某大城市市民张云霞说,她家附近一所重点中学每年都要招收大批“择校生”,她下半年要升初中的儿子恐怕会因此被“电脑摇号”到离家较远的学校去上学。
“择校”,一方面是学生在选“好学校”,另一方面是学校在选“好学生”。与张云霞同在一个城市的齐先生告诉本刊记者,他的女儿已参加某初中“名校”地下招生考试并被录取。他说,许多家长每年四五月份就开始为孩子上学的事“运作”,六七月份进入择校“白热化”阶段。
有关专家指出,时下“择校热”在一些地方呈蔓延趋势,并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越是中心城市越严重,这与“名校”垄断教学资源密切相关。
“大家都往好学校挤,谁也阻挡不了这种势头。”内蒙古教育厅一位干部说,眼下一些城郊学校每班只有三四十名学生,而城市中心的学校每班学生数量庞大,有的多达七八十人,“名校”生源爆满、“弱校”生源不足已成普遍现象。
专家指出,一些“名校”垄断了巨大的教育资源,正在成为“财团”,有的利用公办教育资源大搞“分校”,有的甚至还涉足房地产,逼迫得许多“弱校”举步维艰,校际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国家“就近免费入学”的原则受到严重影响。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名师
许多学生告诉本刊记者,他们心目中的名师应该是这样的:一心一意教书育人,不搞“满堂灌”,能把难点讲得浅显易懂,作业留得少而精;不偏三向四,激励每一位学生进步,师德良好。
可是,在当今一窝蜂地急功近利打造“名校”的大环境之下,这样的名师和由这样的名师支撑的名校并不多见。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华中学是一所“差生”云集的民办学校,生均中考成绩却连年排名全市第一。这样的名校又是怎样“炼成的”呢?
原本在丰镇市(乌兰察布市的一个县级市)教育局担任副局长的任润和与多年从事教研工作的阎清隆,因无法撬动公办教育“填鸭式”教学法,于2004年辞职创办了这所“自己说了算”的学校,以推行真正的素质教育。第一年,全校招收了92名学生,同时从当地的集宁师范学院招聘了20名应届毕业生来当老师。
尽管教师是清一色的“新手”,学生入学测试成绩均在60分以下,但学校规定学生放学后不许背书包回家做作业,且校长天天在校门口检查。学校鼓励学生回家学做家务、玩好、休息好。
“这些孩子基本上是被公办学校‘放弃’了的‘差生’,家长将他们送到我们这里来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孩子们的思想包袱很重,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自信心。”任润和说,为此,学校首先培训教师,要求他们注重与学生谈心,引导学生立志;授课不准“填鸭”“表演”,而要让孩子们有一个思考的过程。逐渐地,学校形成了“强心教育”、“养成教育”、“逼思教育”等一整套教育方法,以及“变擦错为勾错”、“作业与练习同本”等系列教学“小窍门”。
本来,学校承诺:一个学年后,如果学生成绩提高了、家长还想让孩子继续来上学,再交1000元的学费。可第一个学期期末统考,丰华中学生均分数位居全市第一,家长们纷纷提前交了学费。此后,学生数量猛增,如今在校生达1000多人。
“你不服气不行,公办学校老师认为‘没救’的孩子,在这里培养了3年不仅能考上重点高中,有的还上了清华大学。”丰镇市民李彦丰说。
丰华中学2007年第一届学生毕业至今,在全市统考和中考中,生均成绩已连续6年在乌兰察布市68所中学中排名第一。特别是这里的学生因普遍“会学习”、“素质高”而广受一些高中名校欢迎。在社会各界的呼声中,丰华中学去年扩办的丰华小学,在校生也已达1000多人。
一些公办学校的“名师”希望前来任教,却遭到丰华中学的拒绝。“他们来这里根本‘拉不开栓’。”任润和说,“老师要有良好的师德,打心底里喜欢学生,有能力让孩子快乐、自觉地学习才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