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武勇
用你的钱来换我的钱,这是人与人之间存在信赖关系的一种体现。这种表现同样可适用于国与国的关系,比如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很大程度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的信赖关系,也是“患难与共”的一种政治宣示。
最近,围绕中日韩三国彼此间货币互换协定的一系列动向,恰恰折射出东亚三国信赖关系的消长。
6月27日,中韩元首会谈后宣布:中韩同意将规模约600亿美元的人民币/韩元货币互换协议在2014年10月到期后延长3年;未来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形势、双边贸易量及双方本币结算的进展,双方可考虑提高本币互换协议规模。
嗅觉灵敏的日本媒体迅速捕捉到这一内容,并马上跟几天前日韩宣布终止日韩货币互换协定联系在一起。6月24日,日韩政府宣布,不再延长7月3日到期的30亿美元规模货币互换协议。这意味着日韩双边货币互换协定实际上步入消亡。
尽管30亿美元货币互换规模不大,但在日韩政府宣布不再延期货币互换协定当天,韩国联合通讯社即发表分析文章指出,日本在货币互换协定延期问题上加入了过多“政治利用”色彩,试图让韩方做出“乞求”姿态来满足安倍政府的对韩外交姿态。
事实上,日方不止一次把日韩货币互换协定作为对韩“外交牌”。去年9月,因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登临独岛(日本称“竹岛”),日韩出现外交紧张。当时,日本民主党政府将货币互换协定不再展期作为“制裁”韩国的王牌。同年10月9日,日本财务省宣布,不再延长日韩货币互换协定中10月底到期的大约570亿美元规模的扩充额度。
也难怪韩国当局和媒体恼火。进入6月以来,日本政府一些高官不断表态说,是否延长货币互换协定,得看韩国有没有提向日方提出延期请求,完全是一副“施舍”的傲慢姿态。日本“愤青”则不断在安倍晋三的脸谱账号留言,呼吁安倍中止日韩互换协定,以惩罚“不识好歹”的韩国。
这回,日本“愤青”们如愿了,不过日本媒体和当局貌似没有一丝高兴状。
尤其是,几天后从北京传来中韩加强货币合作的消息后,当年鼓吹日本政府利用互换协定“外交牌”的日本媒体开始哀叹:中韩走得越来越近了,日韩确实亦行亦远。
人民币、日元、韩元的“三角关系”中,日元显然败走麦城。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来源:2013年7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4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