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华润苍南发电厂的工棚。 汪恩民 摄
![]() |
图为:华润苍南发电厂的员工正在转移中。 汪恩民 摄
中新网温州7月13日电(记者 汪恩民 徐乐静 实习生 郭丽丽)“这是我第一次经历台风,实话说心里有点害怕。”在抗台前线温州苍南最大的避灾安置点位于舥艚社区的龙港镇第14中学,河南人邵先生面对台风“苏力”,道出了自己的心愿:“希望台风早点过去!”
舥艚社区原为舥艚镇,位于温州苍南县东北部沿海、鳌江口南岸,拥有“温州市渔业(捕捞)第一镇”和“浙江省红鱿之乡”的美誉。13日,台风“苏力”袭击温州地区,舥艚社区“化身”为避灾安置点。截至13日中午12时,该社区共转移安置了4826人,其中不乏首次来温州打工的外来务工者。
舥艚社区的崛起发端于渔业经济,渔业产量占苍南县三分之一,温州市九分之一。舥艚社区的最大发展潜力在港口,舥艚渔港是国家一级渔港,目前正在申报国家中心渔港。
不过,在得知强台风“苏力”或在浙江苍南登陆后,舥艚社区便开始组织安置人员,这个渔业捕捞第一镇就“化身”为临时遮风避雨的“家”。
舥艚社区宣传委员陈林强介绍,该社区目前有30多处避灾安置点,包括学校、宾馆及酒店。
13日上午10点30分,国家防指官员及苍南县相关官员到舥艚中心渔港指导台风“苏力”的防汛防台工作。
截至13日中午12时,舥艚社区共转移安置了4826人。
其中,龙港镇第14中学,是苍南县最大的安置点。
在避灾安置点现场,记者走进其中一个教室,里面住了25人。地上整齐地铺着25张草席,有人看报纸,有人凑在一起聊天,还有不少人一起玩扑克牌消磨时间。
作为从河南到温州工作的“新温州人”,20岁出头的郭先生显得十分轻松。他于12日晚上7时第一批被转移到第14中学,一直住在教室里,公司解决吃饭问题,政府也会送水送物资。
郭先生是当地一家电厂的一名新员工。该电厂是一个在建工程,距离海边较近。原本工人们一起住在工棚里,没想到台风来了,工棚不能住了。“感觉住得还不错,毕竟是自然灾害,对政府的安排,我还是很满意的。不过还是希望台风早点过去,能早点上班。”郭先生如是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