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5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提出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但具体落实到地方政府执行时,香港《大公报》援引经济学者观点表示,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提到保下限,很容易把力保GDP(国内生产总值)当做头号重任,以政府主导投资方式出台短期刺激政策。
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称,地方政府听到经济设定“下限”就一定会联想到投资项目,现在很多地方在投资方面做得较为隐秘,通常会让地方企业去承包投资项目。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韦森也担心,对地方政府的一贯考核都是发展经济,GDP好就能出政绩,如此一来,地方政府调结构的动力和效果就会受到限制。
事实上,在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高企,融资杠杆过高的情况下,再大搞投资拉动运动显然是很危险的。根据审计署近日发布通告,对36个地方政府2012年底所持债务的审计结果显示,36个地方政府截至去年底负债总额共计3.85万亿元,较2010年底增加12.9%。
潘英丽续称,希望地方政府能明确,中央提出经济保底概念并不意味着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为防范地方政府执行走样,建议中央设定具体的投资范围和规模。
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也表示,“地方政府不会理解失误,但是会执行走样”,地方政府有其本位利益。进入经济结构调整阶段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会明显减少,如果能够短期投资拉动刺激经济增长,首先会带来税收收入的提高,其次,相关利益集团会受益。但是,当前李克强的经济思路已经很明晰,不可能再容忍投资拉动的模式大规模开展。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