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改变全球格局
【阿根廷《号角报》7月14日文章】中国正试图通过与美国达成战略共识将中国置于世界政治的前沿,此举意味着中美共同制订世界基本秩序以确保全球治理体系和为世界政府奠定基础的时代已经到来。
全球治理体系包含以下特性:美国单极霸权终结,同时由于欧洲与日本正在衰退,世界也没有出现多极化迹象,而是朝着明显的两极化方向前进,其中的两个主角无疑是中国和美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已经将中国未来10年的战略目标确定为实现“中国梦”。世界上曾有过类似表述的国家只有美国。
美国文明的首要特征就是非比寻常的自尊心。对美国文明来说,“美国梦”不仅是对社会进步的承诺,更是对其政治秩序的特殊合法性、其影响深远的根基以及全球号召力的一种深信不疑。
如今中国决定缩短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确定将在未来三至五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实现人民币的全球自由流通。这一金融改革绝对是习近平领导下的第五代领导班子日程上的核心任务,这意味着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的完全融合,也将历史性地使得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全球化进程达到顶峰。
21世纪的世界只能引领,不能统治。这是一个流动的体系,规则就是一切都转瞬即逝,而危机将成为常态。这样的一种体系只能通过梦想来引领。中国战略文化的特性绝不是多愁善感,而是头脑清醒。
【日本《追求》双周刊8月号(提前出扳)文章】题:
了解美中首脑会谈的真正意义(作者大前研一)6月上旬,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加利福尼亚举行了会谈。我认为,日本对美中首脑会谈的评估过于薄弱。
综合美国媒体对奥巴马与习近平会谈的评论来看,美国认为这次会谈关系到“30年后”的局势。例如,《福布斯》杂志认为,借助此次美中首脑会谈,美国将重新构建对亚洲的战略框架,而在此过程中最应有所调整的就是日本。
《福布斯》杂志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在地缘意义上的重要性和价值都在急剧且不可逆转地下降”,“在新的美中关系中,日本将降至配角地位,在实质上将不可避免地中立化”。实际上,《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也持类似观点。
如今,在美国舆论中居于控制地位的论调认为,日本已经不再处于世界的主流之中。反过来说,对于美国而言,此次美中首脑会谈最大的意义是:“今后如何与中国相处。”这宣告了新时代的序幕。
两国之间可以避免战争
【香港《信报》7月15日文章】题:中美决策层须具大智慧(作者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薛理泰)对中国政府而言,和平的国际环境是解决内政问题的有利的外部环境。如何在战略机遇期内确保和平的国际环境,得以不受干扰、从容地处理好内政问题,是关乎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先决条件;而中国不与美国直接发生冲突,又是确保和平的国际环境的先决条件。据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北京将倾注全力于内政修为,不暇外骛,主观上也欠缺与美国决裂的条件。既然如此,中美矛盾自然不至于由于中方原因而急剧恶化。
就崛起的背景说来,中国与德国、日本、苏联有着质的区别,泾渭分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格与其他崛起国民族相比也有独特之处。因此,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与美国的关系应该而且完全可能不被“崛起国与霸权国必然冲突”的历史魔咒所左右。
诚然,要打破这一历史魔咒,还需中美两国决策层都具有大智慧。当前美国政府在外杂务丛集,在大战略层面上无从大开大合,这是美国国情所致。鉴此,先决条件是北京领导人需要具有大智慧,并且具有行动力,才能开启良性互动。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7月12日文章】题:为何中美(很可能)不会开战(作者扎卡里·凯克)正如我本周早些时候所指出的,中美过去一个月的外交峰会使得有关中国这个正在兴起的大国和美国这个现存大国是否能够逆转历史、避免开战的讨论重新兴起。
事实上,美中都拥有核武器是它们不会发生冲突的最显著原因。这是因为,除去别的手段,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核武器使得战争成为极为糟糕的政治活动。由于没有针对大规模核攻击的充分防御手段,各国领导人完全可以确信,一旦发生全面战争,他们国家的大部分地区会立刻被摧毁。由于没有任何政策目标值得作出这种程度的牺牲,发生全面战争的唯一可能途径是出现某种误判。定期举行类似过去一个月的高级别对话的中美领导人能够应对也应该解决掉上述大部分情况。
地理位置是减小美中战争爆发可能性的另一个不那么受重视的因素。首先,美国和中国都是幅员辽阔的国家,它们还有着难以搞懂的地形特征和复杂的人口结构。因此,它们实际上无法被另一个大国征服。除了幅员辽阔之外,中国和美国还被太平洋隔开。这也减轻了它们的不安全感和彼此的威胁感。因此,尽管人们应该不遗余力地避免美中发生战争,但这件事几乎毫无发生的可能。
遏制与反遏制不会停止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7月15日报道】题:中美进入竞争关系美国外交及安保界人士普遍认为今后中美的对立将逐渐加深,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弗里德伯格也是持该观点的人士之一。
弗里德伯格认为,中方呼吁与美方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这意味着宣称中美关系对等。2008年,美国内传出中美“G2论”时,中国担心被强加更多责任而对此表示警惕。时至今日,中国的初衷可能未改,但开始寻求与美国对等的地位。
中美关系就中期而言,竞争色彩估计会愈发强烈。美国政府对华政策采取了“干预”与“避险”两个方面的策略。新兴大国与老牌大国之间必然产生摩擦。中美意识形态的差异也阻碍着信赖关系的构筑。因此,今后美对华政策的重心估计会逐渐转向强硬。
在冷战后期,中美曾开展过密切合作,因为二者当时面临着苏联这个共同的重大威胁。
而现在,这样的威胁已经消失。美国遭受9-11袭击之后,有看法认为恐怖袭击将拉近中美关系,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在朝鲜、伊朗核问题上,中美也不可能做到充分地协调一致。
而且,中国最近不再掩饰希望改变亚太现状的意图。在南海、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网注)上态度更加强硬。
随着国力增强,中国的行动估计会更明确。在这一点上,美国不会保持沉默。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中国?重要的是维持亚太地区势力的均衡。如果均衡被打破,优势倾向于中国,其他国家就必须听从中国的主张。奥巴马政府已经表明尖阁诸岛问题适用日美安保条约。除了嘴上说,还要拿出必要的行动。中国如果明白这一点,也就不得不保持克制。
【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15日文章】题:美菲在南中国海军演昭示着什么?(作者薛理泰)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长,并锐意发展尖端军事科技和军力。美国意识到中国的崛起迟早将对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因此急于稳固其主导地位,办法无非两条,一是加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二是加强与盟国的合作关系。为此,美国提出了“再平衡”的战略方针。
去年,美国前防长帕内塔在新加坡会议上宣布,美海军将在亚太地区部署60%的战斗力量。今年美国新防长哈格尔又在新加坡会议上宣布,美国本土外60%的空军和海军陆战队也将部署在亚太地区,并将在亚太地区优先部署最犀利的武器装备。这么巨大的军事力量决不是仅仅用来对付地瘠民贫的朝鲜。显而易见,对全球美军部署作此重大的调整,主旨是别有所在的。
作者:大前研一 (来源:新华国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