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7月17日电(记者 陈建)“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图画”。但是,在已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建都史的北京,在这个13亿人口大国的首都,画卷早已填满。摆在当今北京市地方官员眼前的任务是:尽快擦去脏乱差的部分。
无论是让数十万棚户区的百姓用上私家厕所,还是摆脱垃圾和小广告的包围,亦或是天空减少雾霾、河流不脏不臭……有待改造、改善的任务,正越来越多占据基层干部的日程表。在为期两天的北京市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共有四位副市长做大会发言,主题全都锁定生态文明建设与城乡环境整治。
关于改造棚户区,副市长陈刚说,今后5年,北京计划投入5000多亿元,实施52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使23万户、70万居民改善居住条件。他特别提到,改造棚户区,要统一补偿标准,对于少数滞留户、钉子户,要依法执行,不能因少数人漫天要价影响棚户区改造进程。
关于改善空气质量,副市长张工说:“天不藏奸”。北京的目标是到2017年,将PM2.5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比2012年下降25%以上。这是发达国家用半个多世纪才达到的,是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综合联动,共同作为的系统工程。他说,大气治理措施推进的过程需要各方痛下决心,在多难选择、利益博弈中,集中精力、分阶段、逐步解决一批问题。
关于改善水环境,副市长林克庆介绍,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国的1/10、世界的1/35。2012年,北京平原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24.3米,水位比1998年同期下降12.4米。全市污水处理率只有83%,每年有2.6亿立方米污水不能处理,城区每天约有54万立方米污水直排。但是,建造部分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厂时,规划选址难、征地拆迁难、融资贷款难。他呼吁各方要有大局意识,不能在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上算小账。
副市长张延昆发言的题目是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打造整洁优美、安全有序的城市环境。这位50岁的地方官面对的“痼疾顽症”是小广告、“黑车”、无照游商、生活和建筑垃圾等等。他说,这里面有人口资源环境不协调的问题,有投入不足的问题,有认识不够的问题,也要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以垃圾处理为例,现有设施普遍超负荷运行,建设标准、技术工艺、运行管理水平与周边群众的环境需求差距较大;受选址变更、周边居民反对等影响,有些项目进展滞后;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水平还有待提高……
会议开幕讲话中,市委书记郭金龙承认,北京的环境与资源容量,乃至公共服务能力,不能完全适应首都人口过快增长的需求。
分组讨论中,北京市委常委苟仲文说,当前所有问题的核心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必须真正下决心,把那些已经严重不适应城市发展和首都功能定位的低端产业转移出去。
北京市委副书记吕锡文说,调整产业结构,过程是痛苦的,必须舍得淘汰。有些问题多年积累下来,现在躲不开、绕不过。她呼吁全市干部要有正视和解决难题的勇气。
在闭幕讲话中,郭金龙要求北京的党政官员,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要敢于担当,敢于碰硬,不退缩、不推卸、不扯皮,善啃硬骨头,能碰硬钉子,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方法,解决困扰首都发展瓶颈的重大难题。
作者:陈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