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8日电(记者 庞无忌)18日,中国气象局、财政部、水利部等多部门公开其2012年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实际执行额,为新一轮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公开潮拉开大幕。
据财政部此前公布的中央决算报告,2012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74.25亿元(人民币,下同),比预算数减少5.59亿元。兑现中国总理李克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承诺。
在实际公布“三公”决算报告的中央部门中,多数部门的“三公”实际执行数额低于预算,出现“结余”。
国土资源部2012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约3383万元,实际支出约3172万元,支出比预算减少近211万元;商务部“三公经费”决算数比预算数减少逾351万元;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三公”经费结余达近600万元。
多个部门在其报告中表示,“三公经费”支出控制在预算规模内的主要原因是所属各单位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厉行节约的要求,严格控制出国团组和公务接待的数量、规模,严格控制公车购置,压缩支出。
不过,也有部分中央部门出现超预算支出的情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约4327万元,支出决算为4948万元,超过预算逾620万元。对此发改委解释称,由于承办多个国际会议,代表团规模较大,加之派出工作组出访次数较多,因公出境费用等超支。
此外,许多部门的三公经费报告进一步细化,增加图表等直观表现方式。例如,气象局三公经费内容4页多,与去年相比增加了预决算数对比表格,也用了更多图表形象切分“三公”经费的支出状况。
“因公出国”、“公务车”和“公款招待”在中国被俗称为“三公消费”。2011年,国务院首度要求各中央部门向社会揭开“三公经费”的面纱。
事实上,三公经费出现结余与中国官方的态度一致。从中央“八项规定”,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批示,再到中国总理李克强关于本届政府任期内“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承诺,中国高层对压缩“三公经费”态度明确。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三公经费”公开不仅是推进预决算公开的突破口,也是加快整个政府信息公开的突破口,在当前官方强调“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各部门主动压缩“三公”支出,释放出向建立廉洁政府迈进的积极信号。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