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 “没有国家的可怜人。”美国《华盛顿时报》18日如此称呼斯诺登,该报称,他“吸引了很多围观者,但朋友寥寥”。
俄罗斯《真理报》18日的报道可能会让《华盛顿时报》沮丧。该报称“美国不值得拥有斯诺登这样的人”,斯诺登应被给予俄罗斯公民身份。文章还严厉抨击美国,称斯诺登事件暴露了美国这个警察国家的虚伪,骄傲的美国人“擂着胸膛向全世界宣称如何自由,世界只会窃笑。”俄罗斯《独立报》18日报道称,俄律师库切列纳表示,斯诺登可以申请俄罗斯国籍。不过,俄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副主席什尼亚金表示:“不应让他获得俄罗斯国籍。这种说法完全是一种民粹主义。我们应充分考虑国家利益。”
17日,普京在西伯利亚说,我们不会像一些国家那样行事,我们是一个独立国家,有独立的外交政策并贯彻执行,希望我们的伙伴们理解这个,平静反应。对普京的表态,美国有人强调普京将美俄关系置于斯诺登之上,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美国的警告,表示俄罗斯不会屈服于压力交出斯诺登。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时报》18日称,几乎没有疑问,普京控制着有关斯诺登的所有决定。如果不是克里姆林宫精心编排,那至少也是得到了它的允许,否则斯诺登不可能一直待在莫斯科机场。
《莫斯科时报》18日评论说,如果年轻的斯诺登真想成为一个英雄,他应该返回美国,在那里他最多被判刑10年,“但斯诺登想成为一个没有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数字时代的耶稣”。法国电视二台评论称,当今社会做一个爆料者很危险,上世纪90年代揭露乙二醇醚危害性的法国人奇科雷拉丢掉了他在国立科研和安全研究所的工作,幸亏许多国际同行对他大力支持,才于9年后讨回公道,而给“维基解密”爆料的美国大兵曼宁就更凄惨,不知何时才能走出监狱。评论称,做一个爆料人,要想保护自己,必须做足三件功课:一是预留退路,像曼宁那样不知进退的结果只能是被瓮中捉鳖;二是要有好的伙伴和朋友,爆料者最大的忌讳是孤立无援,或所托非人;三是要有坚强的意志,爆料者往往会遭遇巨大压力,而讨回公道的过程则漫长而艰难。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特派特约记者 谢亚宏 萧达 青木 杨明 环球时报记者 杨婷婷 汪析 柳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