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7月19日电 题:广州城管出现消极执法 “面子工程”容易引起冲突
记者 陈建
最近,广州有本地媒体引导市民对走鬼与城管的话题连续进行理性热议。让人关注的是,广州城管的官员坦承,由于法律依据的不足,城管执法实质上就是“面子工程”,普遍出现了消极执法的现象。
这次理性讨论,市民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思考城管工作的性质究竟是什么,法律基础竟然如此单薄。
广州市城管委主任、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危伟汉表示,城市管理工作到目前并未真正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国家没有立法,没有上位法的支持。其次,综合执法制度设计不足,城管并无获得授权把环保、交通、治安、食品安全、知识产权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综合起来执行,只能从影响“影响市容环境”这样一个最轻的条款来兜底处罚乱摆卖行为。
在广州走鬼老大难问题区域的天河南街,街道办执法队长宿立喜直指“城市管理实质上就是"面子工程"。”因为城管针对流动商贩的执法依据,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及广州市配套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这些法规不仅效力有限,更意味着,当前城管执法的出发点,更多是为了市容整洁的需要。
不少市民指出,如果用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来管理小贩,的确是很容易引起小贩和市民的不满,强制执法更是容易引起冲突。
因为,市容卫生环境属于市民的共享空间,环境行不行、好不好不能由官方单边说了算。如果在走鬼摆卖的地方,小贩和光顾的市民认为不影响交通秩序,不影响市容市貌,城管来执法自然就会引起不满。人们往往会认为,城管是为政府的面子形象而执法,而不是为了市民的利益,而且还要用强制手段赶绝小贩的生计,意见自然一发不可收拾。
目前,广州城管的理念是“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内街内巷规范”。但问题是,现在广州很多主干道人行道宽阔,小贩摆卖并不一定影响行人通过,城管严禁走鬼,很容易引发不满导致冲突。
3月6日,广州海珠区客村发生了女小贩与城管掐脖事件,执法录像显示,该小贩在主干道人行道摆卖时,行人并不多,而且有足够空间通过,严格来说,对市容市貌并未造成非禁止摆卖不可的影响,结果,城管执法时,小贩态度对抗,导致对骂,升级到动粗,酿成冲突。
“面子工程”容易引发冲突,加上近年来舆论的高压态势,城管队伍普遍出现了消极执法的现象。广州市城管执法局综合执法处副处长刘飞力承认,城管有句行话,“过去一个城管可以管住一群小贩,现在一群城管管不住一个小贩”。城管有些时候很纠结。不去查,领导骂;去查了,群众骂;管得厉害了,小贩砍你。所以该尽力管的时候也不管了劝不动拉倒,你不走我走。
目前,广州全市城管执法队伍,最快三年就能“大换血”一次,流失的主要是协管员。待遇低、风险大是最大原因。在广州走鬼较多的天河南街,从去年6月至今,就有接近30个临聘人员辞职。几乎每发生一起流血冲突,都会有人要求离开。
对于这种现象,广州大同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朱永平直言,目前国内并没有涉及城管的专门法,而是从市容、卫生、环保等部门法中寻找依据。他认为广州完全可以先行尝试,为全国人大立城市管理法探路。
不过,不少市民认为,政府首先应该从体制上反省城管工作的性质和目标,城管工作究竟是为市民着想还是为政府的市容市貌“面子工程”着想?如果是为市民着想,那么,政府就应该广泛听取市民对城市环境的各种意见,然后再赋予城管适当的执法权力和范围,然后才运用立法来加强城管执法的权威性。否则,靠市容市貌的官方规定来管理小贩与市民的民生问题,引发的冲突就难以杜绝。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