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受缺水之困的昆明一夜之间成了“水城”。
7月18日至19日,昆明12小时内超190毫米的降雨量,导致昆明城区出现多处内涝,多个区域被淹。
对此情况,昆明市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昆明排水公司”)总经理赵思东向媒体证实,“主城区内涝是由于昆明市整个排洪系统出现问题所致。”
本报记者7月19日了解到,自2008年7月1日昆明市遭遇特大暴雨后,当地管理部门便开始着手对市区内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2010年,昆明市还曾投资28亿元开展主城二环路内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其目的之一就是增强昆明市城区在雨季的排水能力。
但面对7月19日这场被定为“特大暴雨”级别的降雨,昆明市的排水能力显得捉襟见肘。
“2008年的改造是有作用的,但近日降雨大,而且目前昆明城区面积与2008年相比有所扩大,造成排水系统收集雨水的覆盖范围增大,加重了排水负荷。”昆明排水公司副总经理任健在7月19日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昆明排水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负责昆明市二环路内45.8平方公里范围的排水管道维护工作。而昆明主城24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还有近2000公里的排水管线为多头管理。据昆明排水公司估算,其中有1000公里左右的排水管道处于缺乏维护的状态。
任健认为,这些缺乏维护排水管道,是造成市区内涝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昆明的雨水主要通过城市管网排入盘龙江、金针河等22条河流,最后汇入滇池。任健7月19日表示,在特大暴雨的影响下,所有通往滇池的河道都出现溢出现象,而尽管目前所有通往滇池的蓄洪通道打开,但降水超过城市管网的承受能力,河道行洪能力达到极限。
“目前昆明市已经有35个淹水点,若继续下雨,淹水范围还将扩大。”任健表示。
另一方面,有昆明当地学者认为,昆明正在进行的包括地铁建设在内的大规模城建工程,以及北京路等8条主干道的改造,“城建对于地下排水管网破坏严重,对于排水造成影响”。
任健承认,城建工程对排水系统确有影响,但他强调雨量过大使得排水系统行洪能力达到极限是主因。
除降雨量过大,以及城建施工影响管网排水能力外,造成此次昆明大面积内涝的另一个因素,是整个排水管网的布局问题。
昆明市副市长王道兴承认,“目前昆明的排水管网很脆弱”,他表示至今未形成科学合理的、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排水体系,同时亦存在一些道路排水管网建设不完善,有一些道路甚至没有配套建设排水管网的状况。
事实上,针对去年北京“7·21”暴雨带来的灾害,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2014年底前将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并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可期待的是,目前昆明已经开始建设17个总容量超过20万立方米的调蓄池,目的是为今后昆明的排水发挥辅助作用。
而针对昆明市部分排水管网“多头管理”的现状,王道兴认为,“市政府未来将建立一个以市为主,以区为辅的管理体制来统领昆明的排水问题,计划是实现昆明排水‘一城一头一网’的管理模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