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乡村医生生存之忧
为稳定乡村医生队伍,一些地方基层医疗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基本工资制、医疗责任风险互助等举措。但要从根本上稳定乡村医生队伍,解决“身份”、养老问题才是关键。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胡锦武高皓亮
刚刚送走一位发烧输液的村民,乡村医生刘和平把体温计、血压计等塞入已经泛黄的出诊包里。他要出门去为村里的一名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高血压患者是刘和平当天接诊的第10位病人。今年61岁的刘和平是江西都昌县北山乡桃岭村最忙碌的人。在这个1500多人的村子里有两名医生,刘和平是其中的一个。过去40年,刘和平一直是村民生命的“第一道防线”。无论刮风下雨,村民生病后首先会想到向他求助。
然而,近日本刊记者调查发现,江西部分地市的乡村医生面临收入低、养老无保障、行医风险大等困难,弃医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当地基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部分乡村医生指出,这一现象或将直接危及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安全。他们建议,参照乡镇卫生院从业人员、民办教师“身份”改变方式,解决乡村医生劳动关系。同时,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机制。
“青黄不接”的乡村医生
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部分偏远山区行政村常住人口明显减少,乡村医生每月基本医疗收入只能以百元计算,而其他补助大部分发放滞后,这一问题直接导致这一地区乡村医生生活困难。
江西瑞昌市横岗镇青山村原有村民2000多人,现在常住人口仅200余人。村庄唯一的村医王义江告诉记者,他妻子患有高血压,不久前中风住院,他在村卫生所每月100多元的基本医疗收入还不够给妻子看病吃药。
因为生计困难,部分乡村医生已经弃医外出务工。瑞昌市范镇村乡村医生范远镇去年7月份离开村卫生所去新疆拾棉花、做编织袋。“在村卫生所每月收入不到1500元,新疆打工期间,人家包吃包住每月还能挣3000元。”范远镇说。
范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徐凌平告诉记者,春节后,经常有乡村医生前来请假,准备外出务工。
待遇过低导致乡村医生人员流失、后继无人,甚至出现乡村医生“空白村”。在都昌县大港乡眉溪村,自从68岁的老乡村医生因患眼疾无法工作后,村庄一直没有乡村医生。
江西省卫生厅农卫处处长予季说,目前还没有乡村医生“空白村”这方面的统计,但这一现象在江西赣州、上饶、宜春等市县的边远山区广泛存在。
都昌县卫生局局长刘明介绍说,乡村卫生室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乡村医生承担着公共卫生防疫、传染病、疫情上报等公共卫生服务职责。“没有乡村医生,一旦村里发生大的传染病疫情,将无人上报,并延误最佳处理时机。”
三大因素的困扰
最早的时候,刘和平的家就是村里的诊所。直到2006年,刘和平和村里另外一位乡村医生余保和凑了4万余元,加上政府的补贴,在村庄路边上建起了现在的村卫生所。
本刊记者在约100平方米的村卫生所看到,药房、诊室、注射室、值班室和观察室干净整洁,药房还用上了国家基本药物,而且全部零利润销售。跟以前相比,桃岭村的村民看病吃药更安全便宜了,但刘和平却面临着新的烦恼。
尽管已经达到退休年龄,刘和平却不得不坚持留在诊所。“现在我每月平均能领2000元补助,退休后每月只能领到政府发放的65元退休补助,很难维持生活。”刘和平说。
本刊记者在调研采访中发现,收入低、医疗风险大、养老无保障三大因素已严重影响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也影响着年轻医务人员投身乡村医卫事业的积极性。
首先,乡村医生收入普遍偏低。
瑞昌市范镇源源村乡村医生丁小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2年4月起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他一年的收入为:2730元的基本药物补助+1800元的省级财政公共卫生服务岗位补助+400元的县级财政防疫岗位津贴+700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4000元的基本医疗收入=15930元。
据予季介绍,乡村医生每给村民看一次病,收取一般诊疗费6元,根据每位乡村医生服务人口1.2‰的比例,按平均每个村民每年看病2.2次测算,乡村医生每年的基本医疗收入能有1万至1.3万元。但实际情况是,登记人口有2172人的源源村,常住人口不到1000人,丁小林去年的基本医疗收入不到4000元。
其次,乡村医生行医风险巨大。
一些乡村医生向记者反映,以现在每年1万余元的收入,一旦摊上一次医疗纠纷,全年的收入贴进去都不够。为此,乡村医生普遍存在“躲避”心理,对于稍微有风险的患者,一律转给上级医院。这样,“既影响乡村医生的基本医疗服务收入,还把大量原本可以就近诊治的患者推向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徐凌平对此评论说。
第三,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缺失。
本刊记者调研发现,村卫生所普遍存在的现状是:老乡村医生为等待好的退休政策不愿意退休,年轻人嫌待遇过低不愿“接班”。据统计,江西共有村医生53608人,其中60岁以上的有10941人,占到20%;40岁以上的占近70%。
“年纪大了,出去打工没人要,现在就算干不动医生的活,也得继续占着位置。”刘和平抱怨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