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刘军 实习生 张江艳 刘一戎)“50后当主力,60后是中坚,70后敲边鼓,80后帮把手,90后种田没见过。”一句俏皮话,深刻描述了当代农村种田“老龄化”现象。年轻人种田没有出息?昨日,浏阳市洞阳镇西园社区23岁的袁浩一边在晚稻田里查看禾苗长势,一边说:“人勤地不懒,90后一样可以种好田,赚到钱。”今年年初,他毅然放弃月薪5000元的吊车司机工作,承包了200亩水田,仅早稻便纯赚12万多元。
不顾家人反对下定决心要种田
在城镇化与工业化大潮下,西园社区很多人洗脚上岸,到附近企业打工,一个月可挣两三千元。与众多同龄人一样,袁浩年纪轻轻就外出打工。过年回家,他看到家乡很多农田无人耕种,心里一动,“何不把这些田收起来种,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庭?”这个想法遭到了众人的反对,父亲很生气地说:“放着高工资的活不干,回来种田,是不是越长大越长回去了?”另一位长辈也劝他:“在家门口找个工作养家糊口没一点问题,何必来吃种田苦!”
面对大家的责难,袁浩默默算了一笔账:以一亩早稻田为例,成本约730元,产稻谷700斤,收入为910元,每亩可赚180元。种一两亩赚不到什么钱,如果种200亩、300亩,赚头就大了。一年可以种两季,晚稻比早稻产量更高,价格也更高,“肯定比在外打工更划算!”袁浩下定决心要试一试,并一口气承包下200亩水田。
虽然很辛苦,但也感觉值得
当袁浩找到洞阳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寻求帮助时,技术员王业村对眼前这个要种200亩田的90后大吃一惊:“这不是闹着玩的吧。”于是王业村到实地去了解情况,乡亲们都反映,袁浩吃苦耐劳,人也朴实。王业村放下心来,自愿当起袁浩的技术指导。服务站不仅提供了技术指导,还落实了鼓励大户的政策,免费种子、每亩100元的补贴一一到位。这一切更加坚定了袁浩种田的决心。
种田确实很累。袁浩买了一套耕田设备,200亩地全部自己翻耕。收早稻的时候,每袋近百斤的谷子,他每天从早晨5时背到晚上12时。今年,他的早稻收了18万多斤谷子,可卖23.4万元。除去成本11万多元,纯赚12万多元。
“90不肯种田,一是吃不得苦,觉得没面子,二是没有把账算清。”袁浩说,一个儿时的伙伴向他取致富经,看袁浩晒成了“黑人”,只说了一句:“兄弟,这活我干不了。”袁浩说,吃点苦受点累并没有什么,“辛苦做得快活吃”。他只想趁着年轻更好地掌握种田技术,多购买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力争将种植面积扩大到千亩左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