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武力解决问题又不能是首选,在此情况下,着眼于利益而不是立场,这一外交和商业谈判常用的原则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8月2日,王毅外长在曼谷外交场合就处理有关南沙岛礁争议问题提出可以“三管齐下”,其中包括积极探索“共同开发”。在南海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之前,有关各方共同探讨推进共同开发的途径,最符合各方共同利益。
在涉及领土主权争议时,没有哪个国家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立场。历史上围绕领土问题发生的战争和冲突不计其数,但近几十年来,对话谈判逐渐成为国际上处理领土和海洋争端的主流方式。毕竟通过武力解决这些复杂的争端会对当事国造成硬伤,并非可以一劳永逸。
通过对话谈判处理领土和海洋权益之争可能旷日持久,因为当事国的立场基本上是相互对立的,一时很难调和。但在对立的立场背后,当事方往往可以找到能够调和的利益,并进一步探索务实解决问题的途径。
具体到南海问题,共同利益包括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共享南海资源带来的好处。有人会问,既然岛礁及其附近海域属于我,我为什么要同意与别人共同开发呢?这正说明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各方立场表面上是格格不入的。但用武力解决问题又不能是首选,在此情况下,着眼于利益而不是立场,这一外交和商业谈判常用的原则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这一原则曾多次运用于处理南海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中菲越三国石油公司达成南中国海协议区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标志着各方在南海地区实践“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新突破。2011年中越联合声明明确表示,双方要就海上问题积极探讨不影响各自立场和主张的过渡性、临时性解决办法,包括积极研究和商谈共同开发问题。
南海共同开发不是谁吃亏的问题。通过共同开发,可以实现互利共赢,其意义不局限于经济利益,而是对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具有更广泛的政治和战略意义。作为南海地区实力最强的国家,中国率先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展示了诚意。其他当事国理应同中方相向而行,不要再采取可能使事态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为,否则误判形势,一错再错,到头来只能得不偿失。
本报特约评论员贾秀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