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新华社记者任沁沁 王建华 张遥)全球最大乳品企业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目前正因本月2日曝出的浓缩乳清蛋白粉产品被肉毒杆菌污染事件,而面临市场声誉受损的巨大风险。
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观察,新西兰乳品涉毒事件还很难说就是中国本土乳业改善经营困局、收复市场失地的契机。
恒天然染毒产品的一部分被销到了中国境内,4家企业被披露使用了这些有害乳品原料。中国监管机构已要求全部召回相关产品,同时决定对进口自新西兰的乳制品加强检验。
中国是新西兰乳制品的最大出口市场,也是恒天然集团的最大销售市场。而在所有国外供应商中,恒天然集团的销售量优势明显。中国8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奶粉44.5万吨,同比增长24.8%,其中,自新西兰进口37.1万吨,同比增长34.3%,占中国进口奶粉总量的83.3%。
染毒事件披露后,在新西兰股交所上市的恒天然股价连续下跌,5日曾一度大跌8.7%;而在港股市场,七成原奶源自新西兰的台湾旺旺同日收盘跌幅达3%。
与之对比的是,在中国大陆A股市场,中国本土乳品企业近日则整体走强,其中,皇氏乳业、三元、伊利、光明等代表性企业的股价5日分别上涨7.32%、4.75%、3.06%。
新华社记者通过查询6日的淘宝指数,中国国产乳品中几个相对领先的品牌,最近几天的成交指数环比纷纷上涨,涨幅从9%到116%不等,其搜索指数也有10%到90%不等的环比涨幅。
不过,中国最大的商业门户网站之一腾讯网正在进行的网上调查显示,仍有高达62%的网友对“洋奶粉”选择“仍较为信任”。截至6日中午,该项调查已有近2万名网民参与。
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市场信心还并未因此次洋乳品染毒事件而根本性地恢复,国产乳品市场销售量的个别反弹很可能只是暂时性的。
在浙江杭州市的一家婴幼儿用品商店里,27岁的年轻父亲林肖说:“虽然新西兰奶制品发生了染毒事件,但我还是愿意选择购买进口奶粉。”
他认为,恒天然的这次安全事件是偶发性的,而非质量管理体系出了根本问题,“进口乳品出现问题也并不代表国产乳品质量就上去了”。
另一名受访的消费者林菲雨亦持相似的态度。她正在北京市内的一家大型连锁婴幼儿用品商场给自己的女儿选购奶粉。“如今难以买到质量安全的奶粉真的让人困惑,不过,还是进口奶粉相对更有保障吧。”
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氨事件令中国本土乳品生产企业陷入信任危机和经营困局,很多的数据和现象均表明,状况至今也未现本质性的扭转和改善。
国际市场调查机构AC尼尔森发布的数据显示,国产奶粉的中国市场份额已由三聚氰氨事件前的44%下降至目前的约30%。而且,国产奶粉的购买群体也主要是城乡的低端消费者。
中国本土奶业一蹶不振亦令国外品牌奶粉借机进行市场纵向垄断,2008年以来“年年大幅上涨”。
中国负责执行反垄断法的三大政府机构之一的国家发改委,今年6月宣布对国外品牌奶粉发起反垄断调查,并决定对违法者及拒不纠正者加大处罚力度,以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
在各大门户网站,很多网民表示,此次新西兰乳品染毒事件,也暴露了境内有关机构和企业在检验手段和力度方面依然不足。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3日在一次会议上谈及食品安全问题时表示,“虽然现在我们财政紧张,也要在加强基层监管手段上舍得用力花钱,让老百姓对食品安全有信心”。
今年6月,工信部等中国九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争取用两年时间将乳品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说,当前的中国乳业生产链条长,不可控因素多,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潜心推动产业链条的转型升级。
目前,中国本土婴幼儿奶粉企业约有127家,其经营规模和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另外,奶源的生产供应也依然处于分散状态。
资深的乳业市场分析师陈连芳说,此次新西兰乳品涉毒事件并不会直接改善中国本土乳业的市场困局,中国乳品行业必须潜心重建消费信任体系,持续向国人展现优良品质,但这仍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作者:任沁沁 王建华 张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