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8月8日电(记者 叶婧、潘林青)一直以来,外国人觉得汉字像“天书”一样难以书写,而现在连一些“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也开始有了同感。这些天,在一档名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电视节目大为流行之后,常年使用电脑的中国人都发现,不少汉字已经不会写了。
在这档电视节目上,当尥蹶子、貔貅、攥拳头、桀纣、瓮中捉鳖等词语出现在考官口中并予以适当解释时,“成人听写体验团”错误频频。据不完全统计,间歇、熨帖、黏稠等生活中的常用词,“成人听写体验团”的正确率都不足50%。其中“熨帖”一词,只有10%的正确率,而“癞蛤蟆”则难倒了70%的成年人。
网友“轩辕十四Victor”在“晒”出自己的听写成绩之后感慨道:“我连自己的星座"摩羯座"都写错了,在键盘文化横行的网络时代,我们更需要重视传统的汉字书写文化。”
“成人听写体验团”的测试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下中国人汉字书写方面的软肋。2013年零点指标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曾遭遇“提笔忘字”。不少网友在看过节目之后,纷纷在网上秀出自己的听写记录,并发出感慨:“我的语文一定是数学老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学的汉字都还了一大半给老师了。”
“要是出现不会写的生僻字,用智能手机、电脑一查就知道,善于"假物"也是一种能力。”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盛玉麒认为,汉字作为书写符号伴随工具的进化经历了“刀笔、软笔、硬笔”的演变,现在已经到了“机笔”阶段,这种“换笔”是科技进步的自然结果,当前常用汉字约有2500个,掌握之后足以读懂99%以上的通用汉语语料。
数千年来,汉字经过了不断的“进化”,经历了从繁体到简体的逐步定型以及汉语拼音的引入、推广和普及等。特别是在信息化浪潮中,五笔输入法、拼音输入法等技术革新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汉字书写带来了挑战。
盛玉麒认为,汉字不会西化,更不会消亡。拥有长达3000多年历史的汉字,被许多人视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还有一些人甚至称其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在联合国通用的六种工作语言中,表达同样的含义,汉字行文所占篇幅最少。
“目前不少人正在为汉字手写的传承担忧,担心以后人们汉字的书写水准,会不会退化到只会辨认的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词典室副主任程荣正是此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裁判之一,在她看来,这个节目把小学里“汉字听写的小测验”变成了全民参与的“汉字听写盛会”,为普通大众使用汉字提供了一个正字、正音的大平台,具有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的双重意义。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外人士参与到汉字的认知和研究中。来自美国的“汉字叔叔”理查德·希尔斯不惜花费20年时间在中国专注研究自己热爱的“方块字”,并创办了“汉字字源网”供全球使用,网站的日点击量高达60万次。
“汉字用来记写汉语并传承着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程荣说。到现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的反思和讨论仍然在继续,但正如参赛选手所说:“不论输赢,最后胜利的都是汉字。”
作者:叶婧 潘林青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