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年9月24日,北京同仁医院朱思泉教授(右)在莫桑比克为白内障双目失明患者成功实施复明手术。任晨鸣摄 |
“他的"礼物"既实际又慷慨。”美国学者黛博拉·布罗蒂加姆在《龙的礼物》一书中,引用了南非报纸对中国援外的评价。在“龙的礼物”清单中,有一份礼物已经默默赠送了50年。
1963年,为响应阿尔及利亚政府和人民发出紧急医疗援助的呼吁,中国派出第一支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50年间,中国医疗队境遇如何?他们为世界带去了哪些“礼物”?8月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就中国援外医疗50周年有关情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回答外界关切。
民间外交
吴绍汉是广东省中医院的主治医师,2010年至2012年参加对赤道几内亚共和国的医疗援助。他回忆道,在赤道几内亚有种果子,具有治疗疟疾的作用。于是他跟总统说,很多中药源于生活,当地可以借鉴中药做法,开发利用这些果子来降低医疗费用。总统听后紧握着他的双手说:“以后一定派遣更多医生到中国学习,让中医药在非洲落地生根。”在回国前夕,总统亲自为吴绍汉颁发了象征着该国最高荣誉的赤道几内亚共和国荣誉勋章。
“根据我们统计,目前已经有1001名援外医疗队队员获得了受援国国家的首脑、政府等颁发的各种奖章和荣誉,被称为穿白大褂的"外交官"。”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合作司司长任明辉在发布会上不无自豪地说。
据悉,从1963年至今的50年间,中国先后向6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约2.3万人次。其中50名医疗队员将生命贡献给了这些受援国。今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刚果(布)时,将援外医疗队的精神总结为16个字:“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问诊把“脉”
在非洲,医疗是一项比较昂贵的消费,因此病人在得病之初可能不到医院治疗。待到坚持不住,才会选择去医院。而这种情况造成了治疗的困难。这样的医疗状况对中国医生来说并不陌生。
“严格来说,非洲等地和我们国家前些年边远地区、农村地区的情况比较相近。”中国第23批援助几内亚医疗队队长孔晴宇说,所以中国医生是能够给非洲人民提供更大帮助的。这一点是我作为一个专家深刻感受到的。
医疗情况的相似性,让中国医生能把准发展中国家的“脉”。任明辉说,有些非洲国家官员经常询问中国在多长时间内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因为30、40年前中国几乎跟非洲国家一样。
“他们特别希望了解中国在过去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中是如何有效地防控种种重大传染性疾病以及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任明辉说。
不会离去
中国医疗队要想永远留在当地,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将医疗技术留下。“中国援外医疗队为各受援国家诊治了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还将一些先进的医疗技术引进到了这些国家,包括心脏外科、肿瘤摘除、断肢再植等。”任明辉说,“另外,通过临床带教、学术讲座等形式,中国医疗队员为受援国培训了大批医务人员,留下了一支"不走的中国医疗队"。”
据介绍,最近几年,中国援外医疗队开拓了一些新的形式,例如,在非洲国家建设了30所现代化的医院,30个抗疟中心,还开展了一些小型的、短期的义诊服务。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