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郑州晚报
证监会:
“乌龙指”不是人干的
光大证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尚未发现人为操作差错
针对16日光大证券异常交易情况,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18日通报说,经初步核查,原因是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存在设计缺陷,连锁触发后生成巨额订单,尚未发现人为操作差错。
光大证券18日发布公告,详细披露“8·16”事件过程及原因,称当日盯市损失约为1.94亿元,并可能因此事件面临监管部门的警示或处罚,公司将全面检讨交易系统管理。
证监会:系统设计缺陷所致
发言人说,8月16日11时05分左右,上证综指突然上涨5.96%,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等权重股均触及涨停。
经核查,上交所各交易和技术系统均运行正常。核查发现主要买入方为光大证券自营账户后,上交所立即向光大证券电话问询,并与上海证监局共同派人赶赴光大证券进行核查。
经初步核查,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存在程序调用错误、额度控制失效等设计缺陷,并被连锁触发,导致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交所,累计申报买入234亿元,实际成交72.7亿元。同日,光大证券将18.5亿元股票转化为ETF卖出,并卖空7130手股指期货合约。
发言人表示,在核查中尚未发现人为操作差错,但光大证券该项业务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信息系统管理问题较多。上海证监局已决定先行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暂停相关业务,责成公司整改,进行内部责任追究。同时,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光大证券正式立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严肃处理,及时向社会公布。
发言人指出,此次事件是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的首例,是一起极端个别事件,但暴露出的问题足以引起整个证券期货行业的高度警觉。
光大证券:当日损失约1.94亿元
光大证券公告称,经初步核查,8月16日事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现问题,该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订单执行系统针对高频交易在市价委托时,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效校验控制;而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则导致了特定情况下生成预期外的订单。
事件发生后,光大证券当日午后股票实施紧急停牌并发布提示性公告,同时对上午事件所形成的过大风险敞口,采取尽量申购成ETF直接卖出等一系列措施。公告显示,按16日收盘价估算,上述交易当日盯市损失约为1.94亿元,对光大证券公司造成的最终损失以及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还可能随着市场情况发生变化。
追问
光大证券“乌龙”事件五大疑点
光大卖空股指期货对冲是否涉嫌内幕交易?
光大证券公告称,16日11时07分,该公司交易员通过系统监控模块发现成交金额异常,随后为了对冲股票持仓风险,即开始卖出股指期货IF1309空头合约,早盘共卖出253张。当天下午开盘后,光大证券开始通过把所买入的股票申购成50ETF以及180ETF在二级市场上卖出,同时逐步卖出股指期货空头合约,以对冲上午买入股票的风险。
如果说光大证券11时07分之前的买入操作是无意为之,那么之后的卖空行为则属有意之举。正如公告所说,ETF操作以及卖空股指期货都是为了减小公司新增持仓的风险。然而,就在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正在大举对冲自身风险的同时,大量投资者仍然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抢购股票。
根据公开信息,光大证券14时才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公告,而投资者大约在14时30分才看到这一信息,明白早盘股票突然暴涨的真正原因。这样来看,光大证券的对冲操作是否属于内幕交易?这一点值得监管层认真调查。
72亿元股票19日是否可自由卖出?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18日明确,依据有关法规,8月16日全天股市交易成交有效,能够顺利交收,整个结算体系运行正常。既然错误交易只能被认定有效,那么投资者更为关注的就是,光大证券在16日上午买入的这72.7亿元股票是否会被冻结?
众所周知,光大证券当日买入的股票多为银行等权重股,且金额巨大。正如诸多分析人士所指出的那样,银行股近期一直不被看好,经此“乌龙”事件的打击,未来走势更难预测。如果在19日开盘之后,光大证券为止损即大量卖出这批股票,势必对市场行情产生重大影响。而在监管层的情况通报中,并没有看到关于这72亿元股票如何处置的内容。
高位买入的投资者损失能否得到赔偿?
光大证券在公告中承认:“因本次事件对投资者可能产生的损失,本公司将依法履行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但对赔付方案、赔付金额、涉及投资者范围等重要信息均无回应,只是对投资者致歉。
有专业人士指出,如果本次事件是由光大证券有意操纵市场的行为所引起的后果,投资者的损失应当由光大证券负责赔偿;如果事件确实是由于系统问题导致,光大证券对投资者损失的赔付将大大减少。
信息披露滞后交易所是否应承担责任?
股票市场交易贵在信息公平。而在光大“乌龙”事件中,投资者在3个多小时后才知道事件的初步真相,这让人不由得怀疑监管层的反应速度。
根据光大证券的公告,16日11时07分公司就接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问询电话。应该说,交易所的确在第一时间就关注到了这一异常情况并采取了行动,但并没有及时将信息公开给投资者。从11时07分到14时30分左右,投资者都处于懵懂状态,市场传言满天飞。
光大“乌龙”会否在其他券商重演?
光大证券“乌龙”事件让人们对券商内控机制颇为担忧,也更加担心此类事件恐将重演。看到规模不算最大、影响力也不是最广的光大证券因一个小小的“乌龙”,竟可以撬动沪指快速上涨百点,其他更具备实力的券商是否会蠢蠢欲动,用更为隐蔽而低调的方式来操纵市场?综合新华社电
“领”悟市道
光大乌龙指
捅破金融安全窗户纸
光大这一乌龙指,指出A股市场还很幼稚,捎带戳破了中国金融安全这层窗户纸。证监会、交易所及各家券商,都在热衷于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口号也是叫得山响,不久还要信心满满地推出暂停了18年的国债期货,各方面都说准备工作很充分,风险控制很到位。然而,光大乌龙指如同如来佛祖的五指山,轻轻一点号称“齐天大圣”的孙猴子,你丫不过是一只泼猴!
8月16日当天错盘成交近73亿元人民币,已令总市值逾22万亿元的沪深股市剧震,更有分析指其实只要约20亿元,就能操弄A股走势。权重股、大盘指数、股指期货三者环环相扣,收集筹码、抛出筹码,拉起来,砸下去,期现套利团队们玩得不亦乐乎。试想,若上周五并非乌龙盘,而是有金融大鳄恶意阻击,后果恐不堪设想。
事实上,是光大证券如何摆的乌龙,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闹剧该如何收场,各方又当如何吸取教训。否则,将来还有更大的金融灾难发生。特别是互联网普及的今天,金融安全方面的隐患尤其值得重视,因为出事就在一瞬间。
A股虽已发展成国际瞩目市场,然而,此次光大乌龙指事件暴露出预警机制不全、断路机制不灵、责任归属难定等问题。
如今,距离“327国债事件”已经过去18年,当年的多空双方均已淡出了历史舞台。相信光大证券不会成为又一个万国证券,但是,此次乌龙事件,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让人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至少深重打击了证券业的信心。或许,国债期货复出时间就将延迟,因为市场再度关注国债期货的风险控制。 郑州晚报记者 徐刚领
相关评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