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干部在“公务灶”大厅就餐
在“自留地”里,乡干部们忙着收获自己种植的蔬菜
|
首席记者 刘广超 通讯员 王文杰 文图
阅读提示 | “中午严禁饮酒,起码对乡镇干部的身体健康有益。而"公务灶"的推行,则对拉近干群关系好处多多。”漯河市源汇区问十乡政府后院,“公务灶”醒目的牌子下,窗明几净的厨房不远处的菜地里,乡长谢涛一边侍弄着香菜、萝卜、白菜等,一边感叹“吃自己种的无公害蔬菜,就是好吃又放心”。
警示牌
我只想百姓暖 我只吃朴素饭
昨日中午12时,记者在漯河市源汇区问十乡采访时,刚好赶上了乡政府机关“公务灶”开饭,便和留在乡机关的干部一起走进食堂,吃上了可口的“廉政饭”。
走进“公务灶”大厅,墙上挂着一块警示牌:“兢兢业业,我只想百姓暖;踏踏实实,我只吃朴素饭。”旁边,贴着每周食谱以及菜价表。问十乡乡长谢涛告诉我们:“把这两句话贴在墙上,就是让每位来这里吃饭的干部不忘为民宗旨,情系百姓民生。”
让记者感到亲切的是,餐厅门外专门开辟了一块菜地,辣椒、茄子、西红柿……各种时令菜蔬郁郁葱葱,“这可是现实版的种菜,比电脑上玩游戏要真实得多。”乡纪检书记刘志远正利用休息时间在菜地里忙活,看到大河报记者来访,他高兴地说,这块菜地属于乡干部的“自留地”,大家在没事时都会来菜地忙活会儿,既锻炼了身体,又为乡里节约了开支。
厨师刘
既能吃到农家菜 还能节省开销
“这要和过去一比,那是节省太多了。”在“公务灶”厨房里,“执掌”大勺的厨师老刘师傅用力搅着一大锅的菜,生怕糊了锅底。记者来到灶台边与老刘谈做饭,一下引发了他的兴致。
“从开始搞"公务灶"以来,省了不少劲儿,干活轻松多了。”老刘说,一是来的人少了,二是上的各式品种的菜少了。“而放到一年前,肯定被折腾得不轻,光想法儿买菜配下酒菜,就得忙活大半天。”刘师傅说。
简洁干净的招待室内,记者一行围坐在饭桌前吃得挺香。刘师傅告诉记者:“开设"公务灶"既能吃到原汁原味的农家菜,还能节省不少开销。现在,不仅乡镇干部要到这里吃饭,上级领导检查工作也在这里就餐。”乡长谢涛说,乡里作出规定,公务接待一律安排在“公务灶”,吃饭严禁烟酒,每人每餐限额约15元。
乡政府
公务接待开支 列入公开范围
“公务接待开支情况,已列入乡务公开范围,逐月公示,确保阳光运作。”据乡长谢涛介绍,去年5月该乡推行“公务灶”后,厨房建设总投资两万余元,建筑面积150余平方米,是在原机关食堂基础上改建的,有厨房、餐厅和两个简易包间,主要用于乡政府公务接待和干部职工日常用餐。乡财政每月补贴3000元用于日常开支,确保“公务灶”的正常运转。
“公务灶”效果如何?谢涛笑着给记者算了笔账:以前在饭店,8个人一桌,没有600元办不下来。现在乡里自己买菜做饭,成本还不到200元。“不上酒,能省很多开支,算下来,每顿节省40%以上。”谢涛说。
既干净、实惠、省时间,又吃得舒坦、无怨言。他说,“公务灶”的开办,不但使集市餐馆里再也没有了公款大吃大喝的干部身影,也更加密切了党群关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