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2月16日从青岛起航以来,中国海军第十四批护航编队已出海航行超过6个月。再过几天,编队即将踏上返航和访问之旅。长时间在海上执行高强度的护航任务,是对官兵体能的现实考验。护航编队别具特色的餐饮文化,成为官兵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
每人每天1个鸡蛋、1杯牛奶,出海180多天编队官兵从未间断过。记者在炊事班注意到,早餐供应两种以上主食,午餐晚餐保证3荤2素5菜1汤,夜餐有蛋炒饭、面条、疙瘩汤、方便面、八宝粥、水饺等搭配齐全,一周不重样。
“大呼隆”不能满足官兵的需求,同样的道理,“一锅煮”也难让官兵做到满意。于是,编队提倡“营养配餐”,军人委员会每周与军需部门一起,根据官兵的口味精心研究菜谱,变换伙食的花样。官兵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助选菜,吃多少拿多少,坚决杜绝浪费。
护航时间久了,菜品的种类有限,难免会吃腻。记者了解到,哈尔滨舰定期召开民主恳谈会,根据官兵的意见建议,在餐桌上准备辣椒酱、豆腐乳、酱油、陈醋、大蒜等作料,每天自行制作开胃小菜,变着花样调动官兵的胃口。
伙食搞好了等于半个“指导员”。炊事班群策群力,通过“病号饭”随时点、“生日宴”定期办、“节日餐”大家乐、“民族菜”送上桌等形式,体现对特殊官兵的人文关怀。每月一次的“生日宴”已成为和谐官兵关系、增强部队凝聚力的“秘密武器”。首次在大洋上过生日的女兵刘璇说:“舰上每月组织1次集体生日,远离亲人的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这种经历一辈子都不会忘。”
编队官兵大多数是北方籍,针对这一特点,在主食安排上,基本以面食为主,早上提供馒头、油条、馅饼、面条等品种,中午、晚上提供馒头和米饭,每周定期包1次包子、饺子或肉卷。炊事班副班长黄桂成对记者说,“我们适应北方人口味较重的实际,菜系主要以川菜和鲁菜为主,适当兼顾淮扬和粤闽特色。”
记者在士兵餐厅遇到刚刚吃完午餐的雷达班长周建勋,他激动地说:“每周的水煮鱼、酸辣土豆丝、四喜丸子、自制凉粉等特色菜,让我们来自各地的官兵享受到天南地北的美味,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
护航间隙,哈尔滨舰官兵还自发地为每一道菜进行命名。如把“蚂蚁上树”命名为“千军万马”,把“西红柿炒鸡蛋”命名为“血战疆场”,把“水煮鱼”命名为“志在深蓝”,把“红烧肉”命名为“掉皮掉肉不掉队”等等。编队政委吴海华告诉记者,“富有战斗性的菜名,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官兵的战斗精神,引领着官兵的价值追求。”
饮食是大文化,小餐桌也是大课堂。在哈尔滨舰,“大洋讲堂”定期开讲。随舰出海的医生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展板、橱窗、板报、广播、快报、局域网等载体,普及营养知识、关注官兵身体健康,引导官兵树立正确健康的饮食理念。
(本报亚丁湾8月18日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