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赵军 叶剑 本报记者 柏建斌
“110吗?这儿的马路边躺着一个女人,好像晕过去了。”
8月23日晚上10点半,杭州临安公安指挥中心接到一群众报警。就在对方讲述情况的时候,接警员边上的视频员小戴已经锁定了报警者的方位—城中街望湖路。监控画面上,马上出现了报警人,以及现场周围分布的巡警。接警员迅速通知120,并呼叫离现场最近的巡警。短短5分钟,120以及巡警就在现场监控上出现了。
这是杭州临安警方可视化110接处警的一个片断。
按照临安公安局长李建民的说法,这种最新的110勤务机制,已经过一年试行,可实现报警定位可视化、巡处警力分布可视化、警情现场可视化和处警过程可视化。
昨天,省公安厅在临安召开现场会,决定将这种机制在浙江全面推广。
案例一 凌晨3点报警,10分钟抓牢赤脚大盗
凌晨3点,是大家熟睡的时候。但即使在这个时间点,公安的快速反应也不能打折扣。
7月7日凌晨3时44分,临安指挥中心接到报警:有个小偷进入锦城街道十亩畈小区1幢,被人发现后逃走了。
锁定报警位置后,指挥中心指令最近的巡警前往察看。
民警回复说,小偷在阳台上留下一双鞋子。而从当事人那儿了解到,小偷个头不到1米7。从这两点,指挥中心得出小偷两个重要特征,一是赤脚,二是个子不高。
指挥长打开地图,显示十亩畈小区情况,同时,他查看周围警力后,指令几辆警车到进出路口设卡,其他民警和协警对该小区进行包抄搜索。
凌晨3点54分,便衣中队民警发现情况,在十亩畈小区旁边弄堂看到一赤脚骑电动车男子,结果正是那个赤脚大盗。
案例二 两个报警人,原来预备抢劫
有个案子说起来令人捧腹。
7月的一天傍晚,临安指挥中心接到报警:两个外地人在附近山上迷路了。接警员马上锁定报警者大概位置,根据地图,民警用电话引导,让两个男子找准方向下山。
就在指引他们下山时,附近巡逻的民警赶到山下接应。但看到民警,两男子慌了手脚,反倒引起民警的警觉。
原来这两个来自贵州的男子,到临安是准备抢劫的。
那天,他们来到山边偏避道路,伺机准备抢劫经过这儿的单行人。但他们没想到,时不时,有民警和警车在这里穿梭,眼看抢劫无望,两人又害怕从路上返回,于是上了山。没想到因为不熟悉山路,天色又黑了下来,无奈之中只得报警,结果落入了法网。
临安经验,要在全省推广
以往民警都是在派出所等着接警,现在临安的做法是,民警一直在街面巡逻,主动出击。这一方面震慑犯罪,同时加快接警处置速度。
因为在街面上巡逻的警车和警用摩托车上都装有定位装置,而步行民警和协警的手持终端同样有定位装置,所以在指挥中心技术平台上,能显示警力分布的动态位置,这就方便了快速就近调集警力。
据了解,今年1至7月,临安全市有效警情同比下降17.24%,接报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4.76%,特别是“两抢”案件下降37.50%。
昨天,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洪巨平宣布,将在浙江全面推广110接处警勤务机制的“临安经验”:囤警街面,有警处警,无警巡逻,巡处合一。各级公安将划分巡区,每个巡区每班至少配备1辆巡逻汽车、1名民警和1名协警。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